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芬蘭2019新課綱的橫向評量架構(上)



整理房間時發現這一份資料,翻了一下,決定把它中文化。
===============

幾年前去芬蘭時,所有的老師也正為著即將實施的課綱而必須做很多的增能研習。
很巧的是,也是108課綱~不過,直到2021年的八月才開始實施。
有興趣的話可以到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看看更多的資料
新舊課綱的連結如下

芬蘭的教育分為這幾個階段
  •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 pre-primary education
  • basic education
  • general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 vocational education 
  • higher education
  • adult education

這邊想要分享的是general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是為了進入大學做的教育準備,可以看作是我們的普通高中。
(也有國家級的考試The 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每個學生必考自己的母語,另外從第二外語、數學、社會、自然中選三科來考。只有這個考試,沒有像我們有學測與指考,但學生可以考第二次)

普通高中階段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能「為自己的未來、成為全球公民以及進階學習做具體的規劃與準備」
guides the students towards drawing up plans for the future, growing into global citizens,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NCC GUSE 2019).

所以必須協助學生強化「橫向的共通知識好做進一步的學習」
Its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transversal general knowledge and prepare for future studies. 

所謂的共通知識包含價值、知識、技能與態度,再加上能以嚴謹、獨立的思考進行負責與包容的行動,並致力於自我發展。
Within the 2019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genera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refer to values,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as well as individual’s capability of critical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to act in a responsible and compassionate manner, and engage in self-development.  

這些不是打高空,而是有具體的評量架構,必須融入到各個學科的教學與評量,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把評量架構翻譯出來了喔。

芬蘭的高中生必須取得150個學分,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進路做不同的組合。
除了必修學分外,學生至少要修滿20個選修學分。

選修的部分有下面六大方向
  • Mother tongue and literature  
  • Second national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s  
  • Maths and natural sciences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geography)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tudies (philosophy, history, social studies, psychology) 
  • Religion and worldview studies  
  • Physical education, other arts and skills subjects and health education  
 
特別強調的是,不論在各學科內、跨學科或是整合的探究學習中,都必須以該科的知識與研究方法規劃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強化「Transversal competences 橫向能力」,包含下面這六個面向
  • Well-being competence  
  • Interaction competence  
  • Multidisciplinary and creative competence  
  • Societal competence  
  • Eth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mpetence  
  • Global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不只開宗明義強調這些橫向能力的重要性,整份課綱的說明文件在第一層的介紹就有橫向能力的評量架構,確保學生、教師與家長都充分理解具體的學習內容與方向。


有六大面向
  • Well-being competence  全人能力
  • Interaction competence  互動能力
  • Multidisciplinary and creative competence  跨科及創造力
  • Societal competence  社會學能力
  • Eth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mpetence  道德與環境能力
  • Global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全球與文化能力

台灣108課綱以「素養」涵蓋的概念,在芬蘭的核心課程中分為三個培養的方向(資料來源:https://jtepd.ncue.edu.tw/issue/paper/124?type=html
)

基本素養Foundational literacies
   學生運用於日常生活的任務,是重要能力與人格特質的基礎。
   包含
  • 讀寫literacy
  • 算數Numeracy
  • 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
  • 資訊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 財務素養Financial literacy
  • 文化及公民素養Cultural and civic literacy

能力Competencies
    學生運用於面對複雜挑戰
    包含 
  •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定義、分析及評估情境、觀念及資訊,才能對問題有正確的回應response
  • 創意creativity
    應用、綜合及重新規劃知識,創新地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或表達意義
  • 溝通和合作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與人合作傳達資訊及協調問題
人格特質Character quality

具備特定人格特質可以讓學生良好的面對環境快速
  • 堅持persistence與適應adaptability
    能在面對阻礙時,有更大的成功及復原力
  • 好奇心及主動積極curiosity and initative
    作為發現新概念或觀點的起點
  • 領導力、社會及文化意識leadership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awareness
    建構與他人交流社會、道德及文化的適當方法
前面說的「橫向能力」就是綜合上面三個部分而來

以下是橫向能力評量架構的部分


有七大主題topic,各有2~4個軸線theme,每個軸線都有分為四個等級(level 0~3)


主題一:思考與學習如何學習

主題二 文化能力、互動與自我表達
主題三 照顧自己並管理日常生活


主題四 溝通素養


主題五 資訊及通訊科技能力






主題六 職涯技能與新創產業



主題七 參與、影響與建構一個永續的未來


各等級的敘述可以直接看

Road to 21st Century Competences,中文的要等過年後~


有趣的是這份架構是給「老師」評估自己的課程計畫與強弱項,要調整哪些部分才能將能力的學習做更好的處理。同時也給「學校社群」(家長、社區)來評估是否有提供學生足夠的機會來練習這些重要技能。例如讓學生參與地方政治制度、在社會倡議團體或是公私立機構見習與實習等等。

的確裡面的敘述主體都是「老師」,例如老師有提供學生認識社會倡議工作者的機會。
即使是以學生為主詞,仍然描述的是學生有被老師提供或引導....例如學生有被引導去規劃不同的表演活動。

裡面也有寫到利用這份架構來優化課程有哪些好處

當課程從level 0 往上升級時,會發生什麼事呢

• 學生會更主動積極enterprising,也更能引導自己學習
• 老師的焦點會從「教一個班級」轉移到「引導學生學習」(比較不會是線性的)
• 學習的環境與情境都變得更寬廣
• 學習認知的活動更為深化:重複與流於表面會被深度學習、長期記憶、全局思考與分析取代
• 擁有二十一世紀的能力變成有具體時間表與可達成的目標的
• 課程更有彈性,有許多的選擇與變通方式
• 合作的學習活動變成學習的常態
• 從老師單向的講授變成師生共同創知識
•從靠外在誘因引發動機到自發性的學習動機
• 能更有系統的評估21世紀所需能力的進展



當時去芬蘭時,與芬蘭老師討論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師培很厲害,從下面這一份資料,就能看出為什麼。
因為師培聚焦在研究教學中各種可能有問題的面向。
有興趣的話可以多看一下
探討芬蘭國家基本教育核心課程變革 -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 ...


如果對芬蘭的教育制度有興趣的話,可以看芬蘭的教育制度 - 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