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談科學認識論
在許多重大的社會議題中,人們如何解讀科學社群的產出都深深地影響了每一個人。
例如,當人們相信疫苗並不安全時,就會引發全球性的災難
WHO在2019年就已經將疫苗恐慌列為十大全球健康威脅。
這也是為什麼教育界與媒體關心的PISA已經將評估學生科學素養的重心從「能做個好的科學研究」轉變為「能評估科學研究資訊的效力」
除了要能從資訊來源初步評估資訊可信度外,還增加了「要能評估科學證據的效力」以及「科學認識論」
什麼是科學認識論?
簡單來說就是
- 科學是什麼?
- 科學的本質是什麼?
- 科學知識是怎麼產生的
- 科學社群是如何運作的?
要能掌握
- 「科學研究並不等值」-研究的架構會影響研究的效力
- 不要看到「科學研究」就相信,但也不要淪於陰謀論或是否定主義。
要能真的理解
- 「科學家說不能排除其他可能並不代表科學家沒把握任何事」
- 「科學界尚未有一致的共識並不代表科學界沒有相對有把握的答案」
如何評量科學認識論
試題題組一 疫苗與自閉症-實驗設計與研究效力
試題題組二 全球暖化-科學、偽科學、否定主義及陰謀論。
試題題組三 疫苗減少失智-無法有對照組的研究主題。
試題題組四 R C A-醫學證據效力、判決準則由證明因果轉移為合理概然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