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沒有跟自己成長的城鎮有緊密的連結,那麼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會是漂移的。
因為,到時候,沒有一個城鎮對你來說會是真心擁抱你的。
(在下次執行時,這個活動應該會放在第二週。不過這學期,學生已經聽過頭前溪流域的大故事、也有學生去舊港島走讀,放在這邊也挺不錯)
從觀光客來新竹的遊程來看,顯然他們看到的新竹也不是我們看到的新竹。
所以我們今天一起來看,「大家的新竹」有哪些~~
然後請每個學生針對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城鎮寫出一個有印象、有感覺的地點或現象。
貼在城鎮的名字下面。
住新豐的學生發現自己好像真的不知道新豐有哪些特殊之處。
直到我寫了紅樹林,她才大叫「對吼,還有小叮噹....」很好玩的反應。
(這邊如果要玩大一點,還可以讓學生用紅點貼想進一步知道的,或是用+1表示很同意的。)
住芎林的學生顯然很有關注一些議題,有注意到農田變少了。
我二十年前來新竹時,真的覺得風超大
而對竹東,可能也跟非竹東的同學對竹東的印象一樣。
(只有1/4同學聽過)
左邊這張是在圖書館頂樓拍的。右邊的背景是哪裡呢?
(學生在這邊超級驚訝的。我猜跟他們對竹東高中的預設是「貧乏、平淡」有關)
(下次來貼這篇貼文,有更多場景)
竹東也有很有趣的地方。
好像很多美食節目都會介紹,可是我吃了以後覺得超級可怕orz哈哈
果不其然,有很多學生的表情跟我的反應一樣,覺得超奇怪。
那些舉手表示自己看過的學生,也對竟然有人不知道感到奇怪哈哈。
好吃是不在話下啦哈哈。
吃的時候也要一起想,自己的城鎮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就是擴展上週的盤整表。
這實在是很棒的工具。可以根據想要達到的目的,加入不同的欄名與列名。
上面兩張照片是舊港島的夥伴提供的,我這次是改編左邊的版本。
帶著學生看完空白的表格後,提供給學生我的版本。
學生聽的很開心欸。
所以接下來就是一邊斷粢粑、吃粢粑,一邊思考自己要放什麼在自己的城鎮表格中了。
學生做的很開心欸。
其中有三個有趣的學生。
他們都是週末全部都在補習的學生,生活經驗,也就是家裡跟補習班而已。
(學校也只是補習班的延伸。)
但這個部分,我看到他們放下補習班的作業,去跟同學一起討論我指定的作業與活動,這應該說明了一些事情吧!
(他們連吃粢粑的時候都在寫作業。)
這邊我用了一個小技巧,可以提昇學生的參與度。
我讓學生共同編輯一份投影片,但每個人有自己專屬的,可以將背景變成自己喜歡的顏色。
大約最後十分鐘,我們要來把這些地點與故事做空間化,跟地圖結合。
就讓學生熟習google my map的操作。
操作一次給他們看,尤其是為自己的地點設定自己的顏色與icon。
下次上課前剛好有國慶假日,也段考完,就進行這個作業!
並且預告我們下次上課要去逛竹東鎮,希望能讓大家在竹東鎮增加更多自己的點位。
(所以應該要印表格讓學生分組帶著紀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