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高三選修生物-植物感應(溫度與水分)

接續在光對植物的影響之後

========= 

小組分工整理植物對應逆境的方式。

高溫vs低溫。乾燥vs淹水。
討論植物比較擅長處理高溫還是低溫。乾燥還是淹水。
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動物呢?我們擅長處理高溫還是低溫。乾燥還是淹水?
跟植物一樣嗎?why or why not?

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問題解決-作為校訂必修課程

很多學校都開設有「問題解決」這門「課程」。既然是課程,就有要給學生的「知識」。

「問題解決」需要哪些「知識」呢?

這顯然牽涉到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在跟不同成人講我們學校有開「問題解決」這門課的時候,有幾類反應。

蛤?問題解決還要學喔?

喔,這個很重要,我會啊

喔,我們的這個科就在教學生問題解決。

欸?這是什麼?問題解決是要學什麼?

這邊講的是「複雜、存在已久或是從未經驗過的的問題。」

為什麼學生要學解決複雜、難解決或是沒人碰過的問題?

因為,學生離開學校、家長以後,沒有人會教他們怎麼解決面臨到的困擾。甚至,老師與學生都會一起遇到從來沒碰過的複雜問題。這次的COVID-19疫情引發的全世界政治、外交版圖的劇烈變動,經濟上大尺度的混亂、法律面臨到的彈性與堅守的兩難,是從來沒有人遇過的。

我們要怎麼盡量減少失敗的可能?如果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我們要怎麼教小孩子解決它?(畢竟問題存在,就是因為大人無法解決)

況且,青少年真的可以解決複雜的問題嗎?時間夠嗎?

好好把原先的國英數物理化學生物學好,不好嗎?

======

首先,我們這些學得很好的大人,搞出了很多問題。

其次,好多人努力了,這個世界並沒有讓我們對未來更樂觀。原來的問題,只變得更為複雜。

第三,未來發生的大問題,我們的小孩若不能解決,到時候身為老人的我們,要怎麼辦?

最後,是不是我們看待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導致了我們目前困境的原因?

======

這麼一來,矛盾出現了,不會解決複雜問題的大人,怎麼教小孩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

Well

看看我是否能說清楚這個課程的設計與執行

———-


 

這門課雖然叫做「問題解決」,但實際上是要培養在未來能夠贏過同儕的年輕人。

每個人都學一樣的東西,都解決過一樣的題目(不是問題),那麼就必須要能解決沒看過的問題,才能競爭過別人。

以沒看過的問題來說,能解決「複雜度越高」的「新」問題,那麼競爭力就越高。

姑且不論全世界的大問題,在目前人的壽命越來越長,退休時間越來越晚,那麼現有職缺空出來給年輕人的機率就會越來越低。已經有的職業還不能解決的需求,就是創造自己工作的機會。若能從解決問題中創新,就不是天馬行空,而是能為自己創造工作。

解決問題的起點是什麼呢?當然是能找到導致問題的「原因」,也就是釐清系統中的因果關係。

但困難的事情是找「複雜系統」中的「因果關係」。

在高二階段,我們有開自然探究與實作(必修)、社會探究實作(社會組選修)與問題解決(必修)。另外,所有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時間。這四種課程都會要求有報告或成果的產出。是不是得花很多時間呢?其實不用。

因為,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就會用到這四種課程的核心能力。

在自然探究與實作,可以先學習在簡單的系統中確認因果關係的方法(要能量化,要收集多個測試結果,要減少可能的干擾)

而在社會探究實作,可以學習如何應用自然領域確認因果的概念,以量化的描述來確認研究的現象,而用大量的資料與案例(正例與反例),來減少自己誤解或過度推論的可能,建立通則或理論。這也是為何稱為社會科學、政治科學、經濟科學的緣故。所有學門都是在探討現象的成因。

不過呢,研究因果關係不等於解決問題。因為研究因果關係只回答了「為什麼」。

社會科學家或自然科學家只關心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現象,並不代表他們在意現象造成的困擾。

「問題解決」這門課的重點在如何

  1. 找到「對解決問題有幫助」的原因:除了由自然/社會探究找到因果外,還要評估
  2. 設計「能有效減輕問題」的解方:要針對人的需求設計解決方案,並且實測

所以問題解決的歷程,是利用在自然與社會領域的探究課程之上。要有清晰的邏輯與論證思維,才能開始嘗試分析複雜而未知的問題。但要評估眾多因果關係中,哪一個是能用來有效減輕問題的,而且要設計真的能有效改變現象的方法。

===========

這個過程中的探究,需要收集資料釐清問題。可以放在自主學習中,以小論文的形式完成。

這個過程中的探究,如果有個假定的因果關係想要確認,需要做實驗測試或田野調查收集資料,可以在自主學習中,以專題研究的方式完成。

這個過程中的解方,如果需要額外學一些技能,可以作為自主學習中的學習計畫,並有成果。

更可以搭配未來生涯選擇來規劃。舉下面這個例子來說,

對時尚設計有興趣的同學,若未來只是擅長時尚設計,如何與現在已經從業的設計師競爭?

比設計能力?比實戰經驗?比認識的廠商工作室人脈?要非常努力才行。

但若能結合目前時尚業最傷腦筋的快時尚污染,那麼,就是全世界引領期盼的創新人才。

這個困擾嚴重到時尚業已經舉辦各種比賽,想要找到那個可以設計出符合循環經濟時尚產業的年輕人。

循環經濟是什麼?時尚產業中的永續問題有哪些?—標準的社會探究專題。

降低污染的染劑、紡織原料、製程.......—標準的自然探究專題。

在快時尚問題的背後是什麼系統?哪個因素是最能著手的?要怎麼有效改變這個因素的影響?如何測試?—標準的問題解決歷程。

想要學如何設計服飾、打樣?—標準的自主學習主題。

See?

 

問題解決-尋找「有幫助」的問題2

 

找到有幫助的問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沒有先找到"對的"問題,就會在尋找答案的路上完全走錯方向。
所以我寧願縮短後面介紹系統思考的時間,也要讓學生把這個部份好好想清楚。
透過有架構的報告指示,讓他們在準備簡報的過程中,就透過"搜尋資料"對問題有更多的認識,不是根據自己原有的想法去胡亂建立因果。

所以上週針對三個問題進行資料收集,這週要進行口頭報告
這週有兩個目標

1.要確認的是四張投影片都是完全對焦到原先的要求。
因為原先的要求就會幫他們釐清自己對問題的認識有多模糊
四張投影片依序是
(1) "具體困擾"-有人事時地物
                             (同一個困擾在不同年紀的人,會有不同的原因與解方)
                          -不是原因  -不是解決方案
                             (因為如果原來的原因與解方有用的話,也不會還存在困擾)
                          -描述的文字必須讓每個人看到都有一樣的想像
(2)這個困擾目前有多普遍/嚴重?盡量尋找有助聽眾理解嚴重性的數據、圖表
(3)哪些人事物 直接/間接地 導致/處理 困擾?
(4)目前有哪些嘗試對策?有哪些困難?(是網路上有呈現哪些政策、對策、建議)

最後,是最重要的"我們想解決的困擾,進一步調整為........"

因為是上週做的投影片,所以我可以在這週上課前就知道每一組的失焦程度及要給的instruction ,也可以跟協作老師分工。還可以確認哪些組準備度最高,作為同一班的示範。要記得“不要”跨班稱讚!


2.要練習的是"什麼是好的簡報'
因為,大多情形下,學生並沒有機會知道如何練習做個好的簡報。

透過展示其他同學的作品,可以很容易讓同學抓到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
簡報字的大小、顏色這些,真的不用仔細介紹。只要讓他們看過幾個,學生會做得比我們教的還好。
用準備度高的組別來展示修正方向,既可以讓學生得到稱讚,也可以藉由建議修正方向讓其他組同時看到好的簡報,與一次趕上的方向。

所以我要求學生在每張投影片下方,都撰寫逐字稿(可以用手機語音輸入),到教室後方去錄製排練影片,要確定時間是四分半。
四個人都要,因為我是隨機指定人上台(例如每組的第二大的座號)

跟同學強調,我們是正式演出,請尊重聽眾的時間與注意力。
盡力不出錯,因為出錯時的聽眾笑聲,表示可笑,不是有趣吸引人。
但因為是練習,所以要容許自己不完美,也要記得同學都是容錯的。





挑選準備度高的組別讓他們進行排練

同學在幫忙側錄排練




正式上台報告


準備度高的組別可以有很好的示範效果!
時間掌握超厲害、口語購熟練、台風穩定
還可以讓同學比較不同風格。例如一人報告到底 vs 換人,或是 圖+條列 vs 圖+描述。
這些都是在同學報告後再讓其他同學自己體驗就好。

最後同學要就這次的合作經驗反思合作歷程,以線上問卷形式填寫。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問題解決-尋找「有幫助」的問題1

 開學三週了,問題解決課在處理的是最難的一關。「發現問題」。

基本上,我會這麼描述。找到「能幫助你往解答前進」的問題。

大部分我們想解決而一直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是因為,問錯問題。

這一點從我們第一週與第二週的課就看得出來。小孩如此,由小孩長大的大人也是如此。

把自己認為的原因當真正的原因,以自己想得到的方法當作是有用的解方。
然後進行這個解方遇到的困難,當做要解決的問題。

舉例來說,發現自己變胖,覺得是因為生小孩這個正當性很高的原因,然後(因為不想運動)決定用減少吃進去的熱量當作解方。但因為節食很困難,所以當被問到要解決問題時,就變成「我要如何增加節食的毅力?」

但老天,變胖還有其他原因啊,比如運動不夠。

=====

問題解決這類的課程常常會被設定要解決「永續」的問題。
但問題解決這個課程最重要的是「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解決真實而切身的問題,才是教學上的聰明選擇。

雖然,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確每個都是與每個人相關的,尤其環境。但對於學生來說,日常最直接困擾他的,大概少有與環境直接相關的。
(這也是環境議題的推動較為困難的原因,後果通常是隱藏的)

所以我建立了下面的網站,讓學生可以瀏覽各種議題,自由選擇。但我也接受學生提出困擾自己的事情作為問題解決課程的主題。

問題解決教學網站請至https://reurl.cc/x002Ze


解決複雜問題不能憑經驗,需要具備「設計思考」、「系統思考」、「專案管理」、「團隊合作」四大面向的能力,這些都沒有在現行的高中課程。即使是大學,也分散在商業設計、商業管理等不同科系。 竹東高中在108課綱中開設問題解決作為校定必修。大多開設相同名稱課程的高中著重於問題解決的歷程,而竹東高中著重問題解決的能力培養,透過實際解決案例,帶走能用於未來世界實際問提的核心能力。 網站是設計給高中生開始學習問題解決。 網站依序分為三大部分: 一、從夢想開始:認識六個經典案例,看看大家還有有哪些好點子,尋找自己想解決的問題 二、敲開夢想的大門:想好解方後,可以透過公民提案平台改變政策,利用募資平台來籌措資金、用數位行銷推廣想法,或是製作原型產品 三、航向夢想的能力:簡單介紹在過程中需要的四大知識--設計思考、系統思考、專案管理、團隊合作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可以持續不斷提供你點子與支援! =================

在課程一開始,讓大家自由列出面臨到的困擾。在各班的結果中看下來,有幾個心得。

-在教育體制中,我們幫助學生處理自己困擾的課程太少。家庭與感情、時間管理、金錢管理、健康管理。
-學生跟大人一樣,看到黑影就開槍。遇到困擾就隨便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原因。
-帶這門課的老師要能很快的「阻止自己阻止學生」


在第一週的課程中,著重的是練習描述「困擾」,也讓大家發現老師的確接受任何想解決的問題



我讓同學自己去將座號貼紙貼在有興趣的主題上,讓他們可以在下週以主題組隊
(但實際上一定多半是好朋友同一隊,也沒關係。這至少有三種作用:1.老師提供了大量的自由空間。2.學生看到更多困擾,可以第二次發想。3.學到好朋友不一定是好隊友)

看到各式各樣的想法,老師們不用太驚慌。下週選定主題時,大家都很明智的。
而且,那真的是學生的困擾。沒有對與錯。
就像大人,每個人的大困擾,在別人看起來都有可能是「沒有很嚴重」、「是你自己的問題」、「換一個方法就好了」

=====================

在第二週的課程中,是請學生選擇自己想解決的「困擾」,然後仍然是專注在
1.發現哪些描述其實已經包含了自己認定的原因與解方。
2.如何讓別人瞭解「具體的困擾」,而非「模糊的困擾」。困擾越模糊,我們就越無法評估解方的有效性


然後我們用棉花糖大挑戰,讓同學開始體驗彼此的合作方式,一起發現好的團隊需要注意什麼~

還做了DISC團隊合作的人格分析

也想要做的夥伴可以點這裡,四種合作風格的解釋應該隨便上網都查得到
要帶著學生看四種人的合作方式,還有自己組裡面是哪種風格比較多,可能會有什麼現象~

================

第三週 認識問題

首先,宣布下週要做的事情是向全班介紹自己的主題

接下來帶著同學看自己的主題是否可以開始搜尋資料,必須要符合以下條件

  • 有描述困擾:不是原因、有人事時地物
  • 描述的困擾現象很具體:每個人看到都有一樣的想像

所以被貼便利貼的就是要修正的。

修正完就可以開始搜尋資料。

搜尋資料是要學的,所以給學生三種策略。記得,一開始是要找更有效的關鍵字,不是答案。

學生必須要針對下週的三張投影片,分工開始練習三種策略。
過程中要記錄自己使用的關鍵字與策略歷程,拍照上傳。

這一節課的目的只是讓學生能更了解自己的困擾已經有哪些資訊,還不是針對問題要解決的搜尋資料喔。

學生會需要的協助是提醒他們是針對三張投影片來尋找資料

  • 這個問題目前的狀況
  • 這個困擾牽涉到哪些人事物?
  • 目前有哪些嘗試對策?有哪些困難?

另外是關鍵字的提取,這是要不斷練習的。老師們要注意自己抓得到的關鍵字是因為曾經學過,要給學生抓關鍵字的方法(主題、學科、機關、報告、專有名詞....),而不能直接告訴他關鍵字。因為重點並不是抓到這次的關鍵字,而是他以後能不能在新的主題中找關鍵字。
而且,其實,在我們不熟悉的領域中,我們找關鍵字也是需要花些精神與時間的。
手機是上課必備用品)

就本週結束時,各組的簡報都呈現了比一開始更多的了解。

如果沒有辦法達到基本要求的組別,下週上台報告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團隊與別人的差別!
如果有發現進度很積極的組,也可以在上課時就將投影片給其他組看一下,會大大刺激全體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