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112下問題解決第一週與第二週的引導重點

 提醒我自己也提供給大家的一些筆記。







主要是各週上課「在跟學生互動時」建議事項:

第一週上課錄影

💗 *第一週*的討論時間中,兩大主軸


1.協助學生學習

(1)協助學生發現可學習之處

    a.沒有指出困擾(可能用想改變的事情代替)

    b.不夠具體(帶著他用動詞數量代替形容詞與副詞)


(2)協助學生觀察自己寫的內容的結構,對應到我們課程裡面便利貼上的結構。

    這樣可以梳理他的想法,並且找到需要增補的地方。

    

   學生的便利貼裡面最常見的就是:

       第一部分常常寫的是他認為可以解決的方案,

       第二部分是解釋他認為這個方案會成功的原因,或是一個不好的現象會存在的原因。

       然後就沒有了。

       

   這個時候就可以帶學生去看他的便利貼的結構,用不同顏色的筆將各個部分區分出來。

   可以先帶他看其實沒有說明真正的困擾或是曾經嘗試的方法(記得不要用「缺少」)


  可以參考下面步驟:(不用背流程,只是要做上面👆👆👆寫的梳理)

    a.在第一個部分(方案)下方寫「解方」。

      記得加上說明這個點子很重要,要放在後面的資料搜集部分,去跟其他解方作比較。

      因為我們的課程就是要找到還沒想到的解方。


    b.第二個部分(推論的原因)下方寫「理由」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提出其他的可能理由。(但不一定要這麼做,也可以跳過是沒問題的)

      並且告訴學生這個部分我們在後面可以透過大家的討論來想出更多的可能性。


    c.在下方空白處寫個「困擾」,同時追問他那真實的困擾是什麼。

       同時,帶著他慢慢能用動詞跟量化的描述與澄清。(留給學生自己寫)


    d.最後,請他想想或用網路找出已經嘗試過的方法。(留給學生自己寫)    


這邊建議也可以延伸帶著學生看用上面的做法,可以看到更多原先他沒想到的的可能性,增加學生認知到這些工具的威力。


2.協助自己學習,並建立師生之間的共同價值約定。

  讓學生透過教師的實際行為認可這門課中,老師不會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判斷去評斷學生。


  不論學生提出的想法是什麼,都不要幫他判斷是否可行或大逆不道~

(可以在講解的階段就做如下的建議:

   「如果想做的事情跟整個世界趨勢相反,可能會要讀超多資料才能梳理出自己論述的正當性。 

      例如對投票權加上資格限制,限制只有台大畢業的才有投票權」)


  如果發現自己在看學生的便利貼時,倒吸一口氣或是心跳升高,就可以開始練習囉。


3.思考清楚要抓住什麼重點

在這邊不用要求自己跟每一組的每一個學生討論。

下一次也不用要求學生做到每一張便利貼都是正確的結構


真正的重點只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現什麼叫做不具體」就好,聽老師分享別人的,再看看自己的,也可以。


當然我會盡量做到每一組至少有一個學生的一張便利貼是跟我討論過的。

因為這樣可以確保那一組有從我與同學的互動中,聽到「具體」&「架構」。


不要忘記,真正重要的「具體」,是第三週在小組確定後,四個人共同提出的那一句話。


----------------

----------------

----------------

*💗 *第二週*的課程執行中,兩大主軸*


1.DISC部分

前半段進行DISC人格分析時,每個人做的速度會差異很大。

此時,要盡量避免有寫的比較快的同學覺得無事可做,因為我們教室裡面有一個重要默契。

那就是如果發現自己沒事做,那要趕快自己去發現事情還可以幹嘛!

(更關鍵的是,不能讓學生養成「這堂課常常空在那裡不知道幹什麼」的感覺及耳語)


先做完的同學當然就會先發那個對照表給他

學生對完後,小組內的其他人如果都還再努力,那麼可以問他說「你覺得符合你平常對自己的認識嗎」


也可以繼續跟他討論,這是第二個用處。就是跟學生建立連結!

尤其可以挑選某幾個你可能在上一堂課已經注意到可能會需要特別關注的同學。


如果整組裡面比數兩個做完了,那你就可以讓他們彼此討論。


整體來說,不用等到全部的人都做完你要抓一下時間。

這個部分節奏要快,還要留了時間給後面的寫A4紙部分。


原則上我覺得第一節課可能只有最多2/3的時間可以留給做DISC。


2.團隊共創部分


一般來說,我會設計一些橋段,在正式上課前讓他們發現自己忘記完成或忘記帶便利貼。


如果有人忘記帶,那就是他們要花時間再把它重寫下來,或是將拍照上傳到教室的去列印出來

有學生不想印的話,可以用「去列印這件事情其實就是你忘記帶的代價」,因為我們的活動的確是要紙本的。


如果連就是連照相或是他真的就是沒有寫,那我覺得就是一個人寫你可以要求他們還是一個人寫15張,但是是簡單寫。


但一定要確保其他同學有聽到「後面會有代價!就是可能後來發現因為簡單寫,就會看起來像一樣主題,然後後面討論時,才發現其實是不一樣的,然後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去重新對焦、會遇到一大堆衍生的問題,遠遠落後其他組。


重點是不要讓他覺得「還好我們沒有寫15張,現在只要寫15張簡單的就好,真是賺到了」


接下來在小組寫A4紙的時候,也建議大家用這樣的方式描述要做的事情。


a.選4~5疊想跟全班招兵買馬的便利貼。

b.小組一個人認領一疊

c.將這一疊中的「困擾」,用比較長的句子合併起來。

d.先用鉛筆打草稿

e.讓全組的人看過,確認沒有漏掉。

f.找老師幫忙看

g.然後用色筆寫


老師幫忙看的時候,一樣是要幫忙看具體性。


話術可以是「我擔心這樣寫,其他同學會誤會,然後投錯票,這樣後面招兵買馬時會浪費很多時間。萬一小組合體後,才發現四個人在意的事情其實不一樣,那就真的很令人擔心了」

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開給高中老師的問題解決課程(陸續新增內容)

說好要跟高中教育夥伴分享的問題解決線上課程開始了。

起因是因為我們學校的問題解決課程讓很多學校與老師們感興趣。
可是找我去講的時候,真的無法在聽眾對問題解決完全沒有概念的情況下,讓我提供最好的內容。

講核心概念與學理,老師們會覺得無法想像實際上授課的困難如何解決。
講實際上授課的困難如何解決,老師們又會認為跟自己面對的條件有這裡那裡不一樣,所以不能沿用。

加上我自己在學問題解決時,其實跨了理工技術、商管與社會學等三個不同的區塊。
過程中,不只看到共通處與工具的核心概念,也能對應不同學群的學生需求。

所以想要分享給同樣在高中的教育夥伴。



除了我們原本在學校內發展出來的東西外,還加上了TRIZ。


希望可以同時兼顧
💖真實世界裡的問題解決💖
💯業界最常用的問題解決💯
📖有學理依據的問題解決📖
💪簡單可操作的問題解決💪


讓老師們可以......
✅對應各學群學生銜接職涯的需求
-專利開發佈局、商業策略新創、社會設計、人因工程
✅高中生絕對能輕易操作的實作工具
-定義問題、資料搜尋策略、使用者研究、系統性創新
✅高中老師能轉移到自己的各種課程
-跨領域課程、SDGs課程、專題研究、各科探究實作
===============
💻形式:線上課程
📅日期:雙週五
3/1、15、29
4/12、26
5/10、24、31
6/14、21
⏰時間: 晚上 7:00~9:00


===============
內容與進度都是超級硬的課程,因為老師們會需要自己花挺多時間完成練習。
(還要求大家訂定自主學習時間)




對我自己也是很大的挑戰。
除了逼自己盡快唸書外(一直會生出新的要唸的書),也可以完成比較完整的教師增能課程。

以昨天剛完成的第一次上課來說,我自己也收穫超多!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11201問題解決期末成果-超厲害的產出+專家訪談

這個學期的問題解決課程做了一些修改,
然後又超級幸運的是接手的班級有一個瞭解問題解決課的導師。
每一組的學生在最後也都是拼了命的在完成~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導師與學生的心態是這堂課能夠有如此漂亮產出的「原因」
實際上,學生對這堂課的態度是授課老師經營的結果。

不過,跟一般夥伴猜想的不一樣。
授課老師在課堂上耳提面命,或是烙狠話是完全沒有用的~~
(我們有很多夥伴可以分享淚潺潺、血淋淋的實際歷程)

真正的關鍵,是授課老師是否有辦法讓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覺得
  • 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幫助自己思考+以後上大學與就業有用,以及如何擺脫盲點帶來的心力浪費)
  • 自己在思考上有進階了(如何更全面而有效地思考,亦即如何有系統地找到漏洞及評估影響與效用的可能性)
  • 是在為自己學習(老師真的沒有標準答案,而只是在每個岔路口等著)
這三點的拿捏是很微妙,但只要掌握「問題解決」與「教育/學習」兩個大方向的本質,就沒什麼困難。
(但這也許就是最大的困難)

----
這學期絕大部分的小組成果都很厲害,也是我有規劃要幫忙推廣給朋友或是請學校安排推廣給學弟妹的。

例如
  • 第五組想要減少超商剩食,這一組的成果會在下面有更多的介紹。
    他們不止有進展到做專家訪談(因為是媒合弱勢團體,所以訪問林立青
    還有去2023年的黑客松做發表與招募!

  • 第三組希望幫助台灣的父母讓小孩從小逐步培養理財的能力
    理財親子教學網站成果發表影片
    這一組從自己原本覺得「教小孩『錢』的觀念=教小孩會理財」、「入能敷出」就叫做會理財,進展到「原來理財有很多學理與工具」
    他們自己也從裡面學到很多原本不知道、青少年應該要學的財務管理。
    (真希望他們把大人該知道的也放進去!)
  • 第四組希望能協助更多學生在上課時,能提高注意力
    成果發表影片,還有有運動教學!)
    歷年有很多小組做這個主題,這個小組是唯一在分析上能跳脫「專注是靠自制力」盲點的小組。
    也是唯一一個找到「運動幫助專注」的小組,這個方向已經有國家依據研究報告制定國家教育政策。他們找到的運動處方是有研究根據的喔)
每一屆都有很多學生希望自己能更好地完成該做的工作,今年的小組在「有效的分析」後,提出了兩個很棒的方法。
應該可以請兩組學生合作,變成「高中生專用的高效率工具箱」,提供教務處推廣給學弟妹!
  • 第十組希望減少因為不會安排事情,導致很多該做的事都做不完的困擾。
    他們發現艾森豪法(區分緊急重要)既簡單又好用。(成果發表影片

  • 第六組希望改善拖延症,這也是歷史上很多小組做的。
    這個小組想要發展一個app,能夠有效的協助自己更好的管理時間,也能作同儕之間的互相協助。
    他們主要是改良一個YPT,並加上自己想像當中與管理時間有關的功能
    成果發表影片

    這個小組在做產品定位、測試過程的部分很不錯。
    (感覺上這個更集中在時間管理,而非處理拖延的心理關鍵因素)

    在產品中會看到學生認為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功能,應該可以讓他們用現有的其他app做一個使用教學指南的包套。
下面的兩個小組也都做了有效的資料分析及有創新元素的產品設計
  • 第一組希望減少做選擇帶來的後悔程度,在概念上是很有根據的。
    不後悔計算機成果發表影片
    這一組的主題在過去也有很多小組嘗試,但這個小組是第一個可以正確分析「後悔的原因」,並且融合商業上常用的策略,針對常見的後悔原因去研發產品。

    (他們以「沒有仔細比較各種條件」、「沒有統一的介面做不同類型商品的比較」作為主打。
    我是覺得可以再加一個「分析自己會後悔的原因(你是哪一種後悔人格)」的分析

    他們當然也有試著用自己發展出來的計算機來實測,學生自己都很喜歡減少後悔的效果。

  • 第八組希望協助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希望中文化、並優化一個好用的appDBT
    成果發表影片,含app模擬畫面)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11201 選修生物二-光合作用單元的學科本質(自由能與替代假說)

我們今天要來多認識一些光合作用~

不過重點還是看生物系統中的自由能。
在生物系統中主要會用「濃度(亂度)」與「輕微的氧化還原電位改變」來操弄自由能。
就像我們在高二細胞學中提到的。

但是今天我們會碰到一個改變共價鍵的例子,不過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改變需要有很高外來增量才會發生啦。

從亂度來看,亂度改變了,能量狀態就改變了。
要嘛就是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做能量的轉移,要嘛就是一定要滿足能量的要求。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學過,雖然在這樣的物質移動情境中,顯然需要有能量,但是卻不需要細胞自己投入能量。

而這樣的物質情境中,就需要細胞自己投入能量。

在呼吸作用中,我們看到的四大階段,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葡萄糖中的自由能釋出,轉移到ATP的系統中。


而光合作用就是剛好反過來。
是要將ATP系統中的自由能,放到葡萄糖系統中。

不過呢,這樣一來,就還要處理ATP系統怎麼得到自由能的喔~

而這個部分就是由光能來提供~
科學家在知道白光其實是由不同波長的色光所組成的,就好奇不同色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是否有差異呢?

當然在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中,有氣體的產生,觀察氣體量似乎是個好選擇。
而排水集氣法似乎就是個直觀的實驗方法。
不過在我們高二大家自己設計的實驗中,大家會發現,排水集氣其實不好用,要氣體量很大,才能作為量化方式。

所以植物學家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方式來觀察微量氣體的產生喔。

接下來就是英格曼的實驗介紹~
而後來的生化學家進一步分析跟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發現他們的吸收光譜交疊起來,與整體的作用光譜挺一致的~


再來看看四種色素的結構,
在葉綠素ab的部分,強調結構上屬容易產生共振,所以是稍候我們講解光反應時,主要有電子轉移的部分。
而類胡蘿蔔素則主要講他們是吸收光能後以自由能形式,將能量轉移給葉綠素ab。

-----

接著就轉移陣地到海報前面了。
光反應的部分,是先使用自由能轉移去看NADPH與ATP的形成
(至於光系統1、2、循環與非循環電子傳遞等,會等到第二節課再說)


因為在高二已經用比較長的時間說電子的轉移造成氫離子在空間上分佈改變,導致自由能累積,所以這邊就講得很快。

比較多時間是在看固碳反應中的自由能變化,還有NADPH與ATP在這裡的功能。
(但先不講化合物名字)

會盡量用化學課學到的概念,合併自由能的概念來讓學生理解。
例如羧基變醛基是還原,自由能是上升的,所以需要能同時提供電子+自由能的分子來促成。
所以就是NADPH囉~

連同係數講完以後,才會講各化合物的名字。
如果還有一些時間,就會用RuBisCo延伸到光呼吸,然後會講不同的固碳反應
(海報貼在右邊的白板上)

來不及的話就是下一節課說。


第一節課切到這邊

-----------------
第二節課用光合作用的科學史來看生物學尋找可能假說的策略

其實一直到1850年以前,這世界上決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樹是土變成的喔!

歷經一系列的科學家根據觀察提出假說及驗證後,才慢慢找到光合作用的。
這邊我傾向減少實驗細節的描述(但喜歡講的話也可以啦)
主要保留每個實驗的進展,多知道了什麼!

我比較著重是科學家為什麼會想到會有這些可能機制。
因為有假說比較難,有了假說,設計實驗比較簡單(但還是很難,下一張投影片會講)



看看這一連串的策略,很美吧~
(投影片的文字就是我要講的,所以不多寫囉)



再多說一些也可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