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探究實作B第三週-邏輯謬誤2


除了圖明論證的架構之外,這個課程的題材、流程與引導方式都是我的原創,請要使用的夥伴不管是改編在教學流程中、引用在發表內容中,或是調整後作為商業、比賽用途,都請來信告知,並在使用時,明確宣告給同學、聽眾、商業團體或審查者。
(我通常不太喜歡這樣寫,但不珍惜自己integrity的人還是很多啊)
============
前情提要

後續課程
探究實作B第五週-論證入門2
============

今天要讓學生用生活中的事物來練習找出上次認識的謬誤。
不過,課程一開始還是要為後面的水汙染課程做準備,
除了看看目前寶山與寶二水庫的水位之外
(不過要提醒學生一件辛酸的事情。這兩個水庫主要是攔截頭前溪上游的水給園區用的)

然後是老樣子,看看他們自己家庭飲用水所屬的淨水場這周的水質檢測結果。不過這也才發現,似乎一個月只更新兩次。還是3/10的數據。
(後來我們發現3/25有更新,但是某些淨水場的數據,還是,一樣......)

接下來是讓學生安排一下之後去找取水口的日期

並且在[我的地圖]上,他們小組的圖層中繪製當天的路線圖。在雲端教室有附上使用教學影片。
這都是為了要讓學生到時候去採樣時可以先充分準備。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主要課程了~


帶著學生回憶一下上週看的四頁邏輯謬誤。

但因為上週大家是各自討論,所以我們今天會四個人一起運用自己學到的,來教會其他同學。

首先先用幾個生活中的廣告來讓大家知道,原來上課所學可以用在生活裡

我這邊的安排是問學生在畫面上看到哪些謬誤。
但我錯估了學生看這幾張(對他們來說,畫面陌生、資訊陌生)圖片上資訊及消化、回想上周所學需要的時間,還有答錯的勇氣,在第一張就直接問學生。
結果我認為答案應該要很快出來的樣子反而讓節奏更慢orz
我應該在第一、二張先說要注意的地方,並直接說是哪種類型的謬誤。
第三、第四張在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



另外用上學期他們熱愛的延後上課時間提案,來問有哪些謬誤。
這邊的時候,學生的狀況就很好,可以找到很多謬誤。


因為這個班有學生認為自己的邏輯很好,所以我另外在雲端教室安排了下面這兩個挑戰作業。





接下來是小組要自己試試看了,我挑了三種健康食品:顧眼睛的、減肥的跟長高的。
挑這三種是因為學生可能被家長要求吃過,或是自己真的會好奇到底有沒有效的(因為我被問過好幾次)。
我後面的重點都不在介紹健康食品,但是還是希望學生未來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讓你以為會)讓你健康的商品"有點概念。
所以用最短時間介紹"健康食品"

首先,健康食品,是食品不是藥品。不能宣稱具有"療效"
第二,個案審查型是經測試,「成分」有明確「保健功效」,不是「商品有保健功效」
         規格標準審查型只有「用學理推論」,「成分」有明確「保健功效」

第三,「健康食品認證」所認證的「保健功效」只有特定十三種。
         「沒有」減少體脂肪、視力保健與增高


所以這三個主題很有意思。
他們所有行銷的方向都是往這三個功效走,但是法規已經說沒有這三項了。
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讓大家以為有這三項呢?
就超多學生可以用來練習的地方的啊~
(至少經過這個以後,應該比較不會去花錢買這三類型的產品)

(以上這張圖中的東西是我做的喔~~)
(所以照片放特大)
(只有空盒)
(不然很貴)
(有實體盒子在效果上好很多喔)
(很像叫賣。誰要減肥的?!誰要長高的?!誰要顧眼睛的?!)

以下有兩種方法可以操作。
1.每種產品找幾張產品的行銷截圖,讓各組挑一種產品,就每張截圖找出可能有的謬誤類型。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縮圖試試看)
(這部分的練習用投影片放在雲端教室,是大家的個人作業,要把謬誤類型直接標註在上面)
2.用產品中的仿單,給各組去討論。

效果都很好。

然後找一兩組上台跟大家簡介(或是各挑一組)
(可以挑做得很好的組,也可以在進行到一半時,看看哪一組好像節奏有點慢,去協助一下以後,找他們上台)


但在這邊要特別提醒同學一件事情。
「廠商寫這些文字,希望你認為他的產品有效,是想利用哪種謬誤?」
紅字部分是廠商不會寫在商品宣傳上的,純就廠商的文字來看,是不一定看得出來的。


以下是其他截圖




(最後一張左邊的官方小編回應讓所有學生都大笑喔)

以下是產品仿單
極纖錠


膠原鈣


葉黃素(盒子上有寫「改善夜間視力」,但我很懷疑有多少比例的人看到並且知道意思)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探究實作B第四週-論證入門1



除了圖明論證的架構之外,這個課程的題材、流程與引導方式都是我的原創,請要使用的夥伴不管是改編在教學流程中、引用在發表內容中,或是調整後作為商業、比賽用途,都請來信告知,並在使用時,明確宣告給同學、聽眾、商業團體或審查者。
(我通常不太喜歡這樣寫,但不珍惜自己integrity的人還是很多啊)
============
前情提要

探究實作B第三週-邏輯謬誤2



後續課程
============
論證入門的課程一共上三次,學生在每次的課程中都會往前進一點點。
我用這一組的進展來呈現每次的差別
(本次課程可以在三個主題中選一個,這一組挑的是雪碧題)
====================


終於要教論證了。
這是第一次嘗試的學生寫的。超棒的。
(內容在第二週會進行修正)

[教什麼]
我沒有懷疑過我要教什麼。我不覺得論證太難,我也不覺得學生學不會。
(事實上,老師學科學問題的論證才比較難,因為知道太多科學理論,會胡亂套用後認為自己一定對。我們最常看到同一科自然老師對同一個問題有兩種以上的解釋,而且認為對方絕對錯。)
(還不能直接講)
(要嘛就覺得你哪根蔥覺得我錯)
(要嘛就覺得生物老師,物理化學不好,不要跟專業的爭)
(然後真正實作才會發現原來兩邊都沒辦法在實驗中看到預期的數據)
(沒辦法看到預期數據,就胡亂提出其他可能,就直接說這太多不能控制的)

我也不認為「在自然探究實作的必修課程中,學生可以不學論證」,因為整個自然科學的思維就是圍繞著論證的概念。(可以看108自然探究與實作-發現問題與論證
有了論證的概念,在未來的(自然與人文社會的)研究中,就不會受限於對主題的了解,才能跨到陌生的領域去。
(我對以前在研討會時的經驗印象深刻。在台灣受訓練的大學老師,常常只會對自己熟悉的題材提問,在陌生題材的演講中很安靜。但是在國外受訓練的老師,常常在陌生題材的演講中,可以很快對研究架構提出很精準的結構性問題)

要說我教圖明論證也不完全對。
要說我不是教圖明論證的話,卻又看得到我的投影片中有圖明論證的架構。

我要教的是論證的概念,可以應用在所有情境的概念。
其實,就是嚴謹的思維程序

我看到一組現象,所以我得到一個想法。
-->[提出主張]

我能不能說出我得到想法的推論歷程,裡面有沒有邏輯謬誤。
-->[高品質的論據]

我能不能指出我的推論歷程中,可能有哪些漏洞。
-->[反駁]

我能不能發現這些漏洞的源頭是什麼。
-->[反駁想不出來的時候,如何系統性找到可能(不是全部)的反駁]

我能不能在引用理論、設計實驗或收集資料時,讓這些漏洞盡可能變少。
-->[高品質的探究(論證)結果]

這就是我不太理解為何會有「圖明論證』 的主要限制為僅重視論證的形式是否完整,但並未對科學內容作檢查;亦即有時只考慮邏輯結構,而未考慮使用者的科學知識內容是否正確。這個說法。
上面連結的文章中舉了個例子:
當學生根據夜空中的月亮不見了【資料】,做出月亮被天狗吃掉的主張【宣稱】,並且說因為有一隻天狗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敲鑼打鼓,把那一隻狗嚇跑【論據】,因為狗真的很怕那些鑼鼓的聲音【背後的支持】,所以敲鑼打鼓後果然隔天月亮就又再度慢慢出現了。上述例子中的論證結構完整,但是其中的科學知識內容卻不是當代科學社群所認同的,因為星球運行的關係導致月蝕現象的產生。

寶貝,這,漏了反駁與限制ㄟ
-------------

常看到很多「論證對學生很困難」的經驗分享,常常都會著重在學生在有條理(我想老師們說的是以正確邏輯、正確應用理論並有完整條件描述地)的說明自己推論歷程時,都坑坑疤疤。

但老實說學生的困難,並不是邏輯不好或是不會正確應用理論。
而是對學生而言,那些科學事實與理論本來就是相對陌生的。
用掌握度低的材料去學困難的程序,本來就是難上加難。
叫學生用科學概念去解釋一個不明確的科學現象,還期待學生一開始就可以做到好的論據,真的是老師為難自己。

(至於條件的部分,我想老師們在教學上,也不太強調先檢視條件,再選擇合適的理論。
因為通常同一個單元只有教一個理論,不需要去檢視條件限制。)
(其實在帶許多老師們論證自然科學理論可以解釋的現象時,例如把水盤中的蠟燭點火後蓋上燒杯,看到燒杯中的水位上升,也有跟學生一樣的行為。邏輯跳躍、不檢視實際條件與理論條件,因為自己的論據說得通就認為是唯一、正確答案,無法找到自己的漏洞)

這也是為什麼在孔恩的經典文章中也提到,是否有好的論證能力在工作(自己的主要所學)領域時不一定會有很大的差異(因為主要是以專業知識在運作),與工作無關的日常生活才是論證思維運作的主要場域。
(for many-perhaps most-people, work may not be the arena in which the ability to think well ultimately matters  the most. In this article, I describe the investigation  of a  non-work-related kind of real-world thinking. I claim not only that this kind of thinking lies at the heart of what we mean - or should mean - by real-world intelligence, but also that no other kind of thinking matters more - or contributes more - to the quality and ful­illment of people's lives, both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因為當討論的東西不需要大量技術性之事實,真正的因果結構才會決定推論結果的品質。

(To investigate these questions, I asked people their opinions or, more formally, their causal theories on three topics: 1) What causes prisoners to return to crime after they are released? 2) What causes children to fail in school? 3) What causes unemployment? These topics were chosen as examples of significant social issues that people have occasion to think and talk about. They are also topics about which people are able and willing to make causal inferences without a large base of technical knowledge. Nevertheless, they involve phenomena of which the true causal structure is complex and uncertain.)


因此,使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材料去做論證練習,學生才能專注在發現自己連結、使用材料的方法,而不會分心去理解材料。老師也不用在設定情境時寫一大堆還很不真實。
使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材料做論證練習時,會發現學生真的做得很好,並不會遇到困難!

下面哪個題材是學生超級熟悉的題材?哪個是超級熟悉又會好奇想試試看的題材?



這才導向為什麼有下面的架構設計。

[怎麼教]
大架構設計
1.先用真的很日常的例子,讓學生自己練習論據與反駁。
2.然後用需要科學知識的(而且學生真的覺得有趣而好奇的)主題,讓學生利用在前面練習學到的論證概念,來試著論證。
3.在後面水污染的主題中,學生要自己形成問題,然後先就問題做簡單的論證,去找到實驗中的應變變因與控制變因,還有其他的研究細節。

第一次上課的主題設計
a.老師偏心
b.小明暗戀我
c.可樂纖維+ 是比較健康的飲料

這是教材,你可以說這個設計是戲劇效果取向、譁眾取寵。但搭配其他兩個主題,後面的效果是我想要的~


你可以從肢體語言看出來,學生的投入程度。很多小細節搭配起來,就是很棒的一堂課。


引導設計
我不喜歡先教格式與規定,再讓學生依照格式做。

我也不喜歡「不教(老師自以為些那樣才是對的)格式,然後說學生沒照著(老師自以為寫那樣才是對的)格式寫就是錯的。」
(這是教學上的大忌!!!)

畢竟一個好的解釋可以有很多種語法。
畢竟沒先說怎樣才是對的就說別人「錯」是糟糕的一件事 。

所以,跟學生說個大方向,讓學生試著做做看。
我們再一起看看怎麼寫比較清楚。

這樣就好了。

以下是這週的流程

=======================

要說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不用比大聲。比的是邏輯、合理,比的是誰的漏洞少。

所以之前我們才會學邏輯謬誤,講的事情沒有邏輯上的問題是最基本的。
不要邏輯謬誤一大堆還以為自己很有邏輯。
而我們學的邏輯謬誤是很容易在日常活中碰到的。

我們接下來要學如何讓自己在講因為所以的時候沒有錯誤或漏洞。
簡單的因果可以用偵測我們上週學的五種謬誤來排除。
但我們很常犯的錯誤是分不清楚「巧合、相關與因果」~


即使有調查數據與圖表,也無法就直接告訴我們任何因果關係。
所以要記得(慎重跟學生強調)「圖上的任何線條,都只是圖形。能夠有什麼意義,都是人外加上的解釋。單一圖表絕對無法顯示因果關係!如果有人只拿一張圖就跟你說一大堆,那絕大部分的都不是圖表可以說的東西。」
像這張死刑與謀殺率的圖,並沒有告訴我們「因為死刑執行變多,所以謀殺率下降」,有可能是巧合,有可能是反過來,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例如這張圖,顯示了完美的相關。但有完美的因果嗎?
(可以描述縱橫軸後,介紹兩條曲線個代表的意思。這段時間讓學生自己慢慢消化,然後笑出來。記得不要自己講這只是巧合,讓學生自己歸類為巧合。)

那我們看這張圖呢?兩條線是挺一致的。(這時候學生笑出來的時間點會變快)
但這張圖要說的其實是,你怎麼知道看起來的相關是巧合還是「真的相關」?

我們可以提高其中一個,看看另一個的反應。這就是科學實驗中操縱變因或應變變因的用途。
如果不是直接因果,那還有可能是有其他共同的原因
在尋找其他原因時,要看看是不是有理論支持
以這個例子來說,其實可能是室外溫度。室外溫度會影響冰淇淋銷售量應該非常直觀,室外溫度也會影響人體的煩躁程度,所以影響一個人控制情緒的程度。因此,是合理的可能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尋找線索的方向是資訊本身是不是正確呢?

如果我們看這張圖的時間範圍,再去尋找更大的時間範圍中,死刑與謀殺率的資料,就會看到下面這張圖。以加拿大與美國來看,是否有死刑與謀殺率的趨勢並不一致。


所以有三個方向可以讓我們試著區分巧合、相關與因果:
1.資料本身有沒有取樣的偏差。
2.有沒有其他原因。
3.我們想的原因有沒有理論支持。

但這真的很難。連科學家都常犯錯。
(如果前面講的節奏偏慢,其實學生聽到這邊很可能已經有點在想「然後呢?」)
(所以節奏要快,而且要注意學生的肢體語言)
(所以趕快給一個他們很熟悉的例子)
(不吃早餐會變胖~這個應該他們都很常聽說,而且是被告誡)

我們常被告誡不吃早餐會變胖,是根據這個研究。但根據他們的資料做出這個結論是有問題的,甚至可以說是錯的。
這是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招募了 20064個中年白領白人,用他們有沒有吃早餐做分組,然後去調查生活習慣,並追蹤一定時間後變胖五公斤的人數與比例。
(學生會很認真看這個表!)
在這個表中,不吃早餐的這一組,變胖五公斤的比例高於吃早餐組。
所以研究者就說「不吃早餐的人容易變胖」。
但是我們可以看結婚狀態的部分,如果前面可以因為分組數據不同,直接用因果解釋的話,那麼.......
(停下來,讓學生自己想出來「吃早餐的人比較容易結婚!」)

那我們來試試看剛才講的三個方向:
1.資料本身有沒有取樣的偏差。
這個圖表有經過統計,右邊的p值表示這兩組數據的差異有其他因素的機率。
例如在兼職工作這個因子中,兩組的數據有差,但機率是0.85,表示有很大機率是有其他因素。
但是在體重這個因子,兩組的數據有差,但機率是小於0.001,表示有很小機率是有其他因素。
所以是數學上同意真的有差異。(這邊偷渡p值的概念給學生,期末會用到)

2.我們想的原因有沒有理論支持。
在這篇研究報告中,研究者是以熱量理論來支持他們的主張。(這邊偷渡主張一詞給學生)
研究者認為,吃早餐的人比較不會因為飢餓所以在午餐跟晚餐不會大吃特吃。熱量比較不會超過所需,因此不容易變胖。
雖然熱量與肥胖是有理論支持的,但是後來有其他調查說明其實是否吃早餐,並不明顯影響午餐與晚餐的攝取量。
因此,研究者提的原因是沒有被支持的。


3.有沒有其他原因。
這組研究者的數據中,本來就有其他因素會影響整日的熱量攝取。
可以讓學生找找看,有哪些生活習慣很可能也會增加多餘的熱量攝取。
例如吃宵夜~

基於上面有兩個方向都是有瑕疵的,所以他們做出來的結論就被推翻了。
事實上,其他的研究顯示,早餐的熱量攝取是影響整天熱量攝取最大的來源之一。


但是要讓自己的論述更有嚴謹的根據、更少的漏洞,就要靠論證的架構。
我們要學的是圖明論證的概念(這張投影片在第一週的課程有簡單介紹過)



用動畫顯示的方式逐步說明各個階段的功能

我不會在這邊強調定義,因為
這真的只是操作型定義,會根據要論證的情境而有不同的呈現
解釋定義會拖慢節奏
學生不為因為解釋了定義就了解要寫什麼。既然是操作型定義,那麼脫離操作時的說明都是浪費時間。偏偏這學期的放假特多,這個班能上課的週數很少


用圖明自己舉的例子說明

然後呈現在語言上,其實就是我們在謹慎地說明一件事情會有的架構

然後用學生應該都聽過的霾害來源,將生活情境過渡到科學情境。

最後連回上週課程中的健康食品(葉黃素),作為健康食品要有效的論證例子。
這邊偷渡的是劑量的概念。
因為我的夥伴在一開始希望規劃健康食品與水污染的課程時,在科學概念上就是要教劑量的重要性。
這不只在生活上重要,更一定要安排在這邊的原因是,後面水污染的課程在學生解釋水質指標的意義時,也一定要放進心裡的。

(所以不是因為劑量是很重要的科學概念我才偷渡,是因為後面課程需要這個~)

提醒同學等一下在練習時,要注意自己的邏輯謬誤,連回第二週的謬誤課程

前面這一段節奏要「快」。不用花太多時間說明每個格子要注意什麼細節。
只要知道大致上的方向就好

接下來就是學生的小組練習時間,因為是從生活情境開始,所以我用下面這個當做示範

但我前面這段「少」做了一件事情,導致學生寫的東西多繞了一下。
大家可以猜猜看是什麼。

我在葉黃素與幸運物的投影片都是用條列來簡化文字,忘記連回去文字上會呈現的形式,就像這張投影片。所以導致學生大多都寫出來都是條列的形式orz。

(之前在其他課要他們條列,他們轉不過來,結果這次只不過在視覺上有條列,就全部轉過來)

不過也還好,反正我這邊並沒有一定要到寫出完美的論據,只需要他們充分把相關的論述材料寫出來,下次課程本來就才要練習把材料放在正確的角色上。
(因為就帶老師的經驗來看,老師們也很難在半小時內寫出符合基本邏輯的論據)

我以海報牆上的佈置來說明接下來的活動:
1.學生可以以組為單位,在下面三個主題裡面選一個主題。
2.先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嘗試,然後小組內彙整後,寫在海報上



主題
a.老師比較常稱讚小明,比較少稱讚小美;小明做錯事不常被罵,但小美比較常被罵。
   所以我認為老師比較喜歡小明。
b.小明常看向我這邊,常常說要幫我提東西,他只跟我說小美的壞話,而且會記得我喜歡的東西 
   所以我認為小明喜歡我
c.「可口可樂纖維+」或「雪碧纖維+」的成分與一般可樂、雪碧不同。
    根據瓶身上的訊息(自己挑選,挑回去就可以喝掉)
   所以我認為「可口可樂纖維+」或「雪碧纖維+」是比較健康的飲料
(可樂雪碧同時是學生必須要繳交的個人作業。)


我超級享受這個安排的。
因為這裡學生會超掙扎的。
顯然暗戀主題的吸引力很大很大。但是直接做個人作業可以節省回家寫作業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更不用說有可能如果不在教室以可樂雪碧做練習,就沒有飲料可以喝。

好多學生來問我「老師,可樂雪碧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嗎?」「如果上課沒有做可樂雪碧練習,就不能拿一瓶嗎」

所以我欣賞了他們小組內的掙扎一陣子以後,才宣布
1.可樂雪碧是每個人都要交的作業,但比較難。
2.暗戀與偏心主題比較簡單,練習熟了,再做可樂雪碧會比較簡單。
3.不論你要現在還是回家做可樂雪碧練習,都可以拿一瓶回去。

我原本以為會因為「直接做可樂雪碧個人作業可以節省回家寫作業的時間」,所以大多組都直接進飲料題(我不希望這樣,因為真的比較難)
還好青少年正值求偶期這個因素,如我所希望,大獲全勝。有2/3的組還是寧可回家再多花時間寫作業,也要做暗戀練習。(因為這個主題情境是他們非常熟悉的,很多相關的預設情境不需要我多用文字加註說明。聽學生在討論時,真的是專注在情境材料的該放在論據還是反駁)

從肢體語言可以看得出來學生超投入(虛擬八卦)的!

下面是第一階段的結果




學生寫海報的過程中,他們自然就熟悉了論據與反駁兩個詞,也在討論的過程中嘗試把日常論述的過程對應到架構上。
(是的,學生會論據也會反駁,只是並非結構性的使用這兩個部分。)
(沒受過論證訓練大人也是如此。)

仔細看海報的文字,有直接的原因,也有從直接原因連結給定的其他證據,也有的是自己再額外找的原因。而且只有一組試用一小段文字連結數個想法。
我們下週才會用這些學生自己寫出來的句子,讓他們練習用一小段文字呈現因果推論。
(還記得嗎,我不喜歡一開始就設定哪種「句型」是「對」的)
========================

這張照片其實要看的不是可樂很多。

有夥伴問我,為什麼我的課堂中,最後好像海報都會慢慢長出來,而且結果還不錯。
哈哈。
因為我在每一組之間繞的時候,會留意他們卡在哪裡,或是為什麼節奏變慢了。
有發現時就會坐下來處理掉癥結。
所以當然每一組都是有在往前進的。

像這張照片就在處理兩件事。
第一是唯一的男生顯然不太好意思跟兩位美女講話
第二是兩個美女再講很多暗戀的情境,都是可以放在海報上的,但卻沒有梳理。只是一味的跳出很多好想法。
所以我坐下來把海報上的情境用說八卦的語氣重述一次,引出論據該放哪些他們正在講的東西。

而且即使我在跟這個組在說話,背對其他組,我也有在留意背景音的方向。我知道大家正在討論海報,而不是在聊天或卡住。所以很放心地跟這一組討論。

========================
因為下次上課是兩週後,所以先寫一下規劃的流程
(中間清明連假放掉一次)
(事實上這個班一共放掉四週,校外教學、第二次段考、清明連假、會考考場佈置)

1.看論證架構圖
(1)說明每一格的功能與角色
(2)將語言上會有的句型整合到架構圖上


(3)用完整的「葉黃素對改善視力有效」論證投影片做例子


2.調整論據的描述方式
(1)看大家海報上,「論據」部分中能用來連結資料與主張的項目(用紅筆打勾)
(2)用第三組的形式(有用因為...所以...來呈現)作為示範。
(3)請第二組(原本的條列就已經很好)示範將原本的海報內容做重述
(這要在上課前先跟第二組的同學說一下,免得他們反應不過來。不是套招,是怕他們因為反應不過來而覺得沮喪)
(4)給幾分鐘讓各組盯著自己的海報,在腦海中想一下調整的方向
   (看時間決定要不要讓他們在筆記上修正)

3.反駁的歸納!!!
(1)看大家反駁中的資訊,歸納出三種可以尋找反駁的方向
   --資料有問題、原理不適用、被忽略的例外

4.可樂作業的優化
(1)從第四組的白板來看整體的結構連結(資料-論據-主張),哪些是必要的
   不需要說多放上去的是「錯的」。
   他們願意寫在白板上是需要勇氣,而且他們當時非常認真地查資料,是絕對要大大稱讚的!
(2)強調接下來組內討論時的三大調整:
  a.檢查使用的資料與主張的關聯性
  b.將論據以一小段文字呈現因果推論歷程
  c.找出盡可能多的反駁
(2)方案一:讓各組內互相討論自己的作業,彙整出來修正後寫在海報上
    方案二:讓每個人用筆記去修正他們本週繳交作業的內容。
                小組內互相用紅色筆做修改
(3)同時請第四組調整他們的白板內容後,上台講他們的想法
(老師在台下紀錄他們口頭有講,但是沒寫上去的,用色筆寫在白紙上)
(最後協助他們整理成很棒的論證)
   方案三:各小組就第四組的主張,一起寫自己的論據與反駁,寫在海報上。替別組修改。
(事先貼在海報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