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生物課本中的探討活動,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主題。
有的時候還真的不確定在探討什麼.....
有的時候感覺上大部分都在照課本步驟操作,也沒人在乎結果是什麼。
因為就原理來說都可以預期結果,不如預期的就推給誤差。
也有很多其實有更大的問題
-------
這個實驗是「探討」酸鹼值對酵素作用的影響。
也就是讓學生利用一些實驗操作,得到能回答「環境的酸鹼值如何影響酵素活性?」的答案。
如果用符合探究實作基本作圖概念來思考,能回答這個答案的圖應該是「以酸鹼值為橫軸,酵素活性為縱軸」
真正能得到「以酸鹼值為橫軸,酵素活性為縱軸」這種圖的指示是在步驟六,卻沒有做圖,也沒有就步驟六的數據進行「環境的酸鹼值如何影響酵素活性?」的討論。
(我猜主要是用在問題討論的第五點,用來看重複測試的重要性)
不論是步驟五的「以時間為橫軸,產氣量為縱軸作圖」,或是步驟六「計算各組於 10 分鐘時,A ∼ E 各管產氣體的平均值」都與學生在化學課學到的「以反應速率代表酵素活性」的概念不同。
反應速率是「單位時間中增加的產物量」!!
這樣來看的話,不論是步驟五或六都沒有帶學生計算反應速率啊。
雖然可以說「在同樣時間,有不同的產氣量,也可以代表相對反應速率」
但這樣的設計就導致了後面忽略了「不同時間的反應速率會有不同」帶來的錯誤。
例如根據學生的數據,某個酸鹼值下的產氣量在第六分鐘後就不再增加。
那麼,用第六分鐘與第十分鐘的數據做出來的「酸鹼值對酵素活性的影響」就會很不一樣。
第六分鐘的數據應該會有較大的差異,而第十分鐘則會呈現某兩個酸鹼條件的結果很接近。
-----------
比較詳細的說明在
-----------
所以我在課程開始前,就說明今天最終要請大家分享「環境的酸鹼值如何影響酵素活性?」
可以參考步驟五與六,還有探究實作的學習決定要如何作圖。
可以畫其中一個,也可以兩個都畫。
更可以發展新的作圖。
重點是要能看出「環境的酸鹼值如何影響酵素活性?」
要令人落淚的是有學生發現因為在六分鐘後,就有試管中氣體增加的速率減緩,所以不應該用十分鐘的數據,應該用六分鐘!!
太感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