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第八週,行事曆第十週
雖然學生還在做產品,但同步要做的是準備測試。這是沒辦法等到大家產品做完才開始準備的。
不過,這週也只是給個概念,讓他們在做產品時,能夠一邊思考。
這是這門課的難處,時間的限制讓我無法一步一步做,一些學習內容只好想辦法同時進行。也很難為學生,但學生倒是還算可以跟上。
(所以老師要很注意設定的學習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先備知識、有多少時間與經驗)
準備測試要在產品完成前先做,但是「設定指標」這個應該要在產品前先做好的,我倒是拉到現在才讓學生做(而且可以到下週再底定)
因為產品的類型會影響指標的設定。
有經驗的人可以先設定指標,再調整產品與測試方法。但是對於完全的生手來說,要先設定指標是很困難的事情。硬要先做,就會得到「滿意度」「有效度」這種無用的量化指標。
有了產品,學生可以想出更具體的指標。
例如如果設計一個app,就可以問使用者「願意用多少錢下載」作為滿意度的量化指標,但若是網站就要用其他指標了。
量化指標是很困難的一步,即使對協作的老師來說,也是很困難的。
所以要給學生時間思考,也要有合適的引導。
還是要提醒大家再次去看看FB的新貼文。
而且一定要找到現有的產品,針對人家的缺點做突破。免得花了半天時間,結果早就有這種產品了。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到這一週為止,很少學生會提出想要聯絡有影響力的大人。
如果要讓使用者投入使用產品,可以利用遊戲化設計的概念。
舉例來說,手機遊戲就用了很多所有權、稀缺性、成就、社會影響力與創造力的設計。
所以我們會被手機遊戲緊緊勾著是必然的,因為有一整組專家用這些設計為他們產品創造黏著度。
不是只有遊戲,像是超商集點、網紅追蹤人數、蘋果愛用者,都是用這些設計。
(講歸講,後面還是要再提醒一次,學生永遠喜歡找身邊的人測試orz)
最後就是專案管理的概念啦,倒回來推算自己現在的進度如何調整囉~~
不要小看這個步驟。雖然離真正的專案管理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我後來才知道很多老師不是這樣安排事情的。
我習慣倒回來看每個步驟有多少時間,然後調整每個步驟的做事方法。
但許多老師竟然是依照自己想要的做事方法安排每個步驟的時間,然後最後就說時間不夠,沒有可行性。
這些夥伴聽到我的方式時,竟然說他們從來沒想過這樣安排。超驚人的。
當然,這堂課大部分的時間,也是要一組一組去跟同學討論產品與引導分工。
利用討論的過程,偷渡指標的概念。
很多老師會說這樣很累,要一組一組討論。
不過,真正的學習只在這樣的討論才會發生。
加上,與其在台上講兩節課,然後學生只聽到前十分鐘,我比較喜歡我只講十分鐘,但是學生跟我討論的每一分鐘都有學習到某些事物,然後這樣過兩節課。
所以絕不是台上講完十分鐘就放給學生自行操作!
(大部分觀課的老師知道要跟在我旁邊,觀察我如何跟學生討論,因為日後要上這門課。但也有少部分的老師以為聽完我講十分鐘後,就沒事了,坐在後面做自己的事情。儘管他們有分配負責的學生,也最多是站在旁邊問一下有沒有問題,然後又坐回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