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11201問題解決第七週-再翻新五個為什麼+世界咖啡館(數位化與同儕學習)


又是長文。
前半會延伸到提問的部分,想直接看操作與結果的可以下滑到 [實際操作] ,還有文末描述世界咖啡館狀況的部分
後半則是如何不用規定、處罰、成績的手段,仍然可以減少放假、段考對學生寫作業的影響。

五個為什麼單元-1

[前情提要]

以往在這個單元,都是讓學生先寫在便利貼上,然後畫到海報上。
進行完下個單元「世界咖啡館」後,才使用電腦整理為視覺化因果關係圖

今年嘗試直接在第一步就讓學生使用電腦製作視覺化因果關係圖。

主要是因為這個單元需要學生非常完整的回答我給定的起始問題,但這就讓學生很容易因為想寫少一點字,就簡化回答。
這對後續的追問練習是致命的。

原先使用海報的優點是因為可以很容易地作同儕學習。

  • 在世界咖啡館時,新來的客人可以一眼看出小組的思考。
  • 而在完成後,也能讓大家一起看可能鬼打牆的模式。
不過,常有鬼打牆的原因就是沒有完整回答我的給定問題。

所以今年想要嘗試看看先顧好「完整回答」這個部分,再觀察看看「不能一眼看到全貌」的影響會不會比我想像的大。

[提問設計]

以下是今年我依照小組討論的主軸,給定的問題
給定提問主題
1爲什麼有的人在多個選擇間,能正確預估自己對各種選擇結果的反應、調整自己決定或轉化想法、減少後悔的影響,而有的人不行?選擇困難
2為什麼世界各國與家庭已立法並實施各種管制措施與教育宣導,仍常見兒童與青少年在低估風險的情況下,使用網路工具如社交平台及通訊軟體提供會造成嚴重後果的資訊?兒少網路濫用
3為什麼有的國家或家庭的青少年可以透過課程學習正確規劃預算、支出,讓青少年能有效管理財務,而台灣的青少年仍大多無法規畫預算、控管支出?財務管理
4為什麼有的人能在遇到執行或學習挫折、提不起興趣時,根據自己的個性與人格特質,規劃能提升成就感與收穫感的方法以提升動機,而有的人不行?提升動機
5為什麼有些國家、城市或店家可以透過法規、配套、策略與執行,有效減少仍可食用的食物被棄置入垃圾場的總量,而台灣的店家仍有大量可食用的食物被棄置入垃圾場/食物浪費
6為什麼有的人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動機、減少逃避心態,並能將工作進行正確分項、規劃完成時間及檢核進度,讓工作能及早完成,而有的人不行?工作管理
7為什麼有的學生透過分析時間使用配比、相關因素,調整各項任務的執行方式,排出足夠的睡眠時間,仍有好的學習成果與成績表現,而有的人不行?睡眠時間
8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提出想法、不同意見、說出自己感受,但仍然能與經營良好的人際互動或維持健康的情緒反應,但有的人不行?討好人格
9為什麼教育部已經由民眾提案、民間團體或專家建議知道有縮減上課時數的需求,但仍未調整現行課程綱要之課程結構與上課總時數,甚至在118課綱可能增加學習時數?上課時數
10為什麼有的學生透過分析時間使用配比、相關因素,調整各項任務的執行方式,排出足夠的睡眠時間,仍有好的學習成果與成績表現,而有的人不行?睡眠時間

擬定提問的原則是
  1. 能讓學生比較成功與不成功的案例
    (學生常常只有說別人為什麼成功/不成功)
    (例外的是像第二組,全世界都苦於此議題,那麼,提問就會不一樣)
  2. 將可能出現的形容詞/副詞/判斷/評價...等,轉換為行為
    (例如:有效規劃、逃避、濫用、自制力...。)
    (這些統包性的描述會讓人忽略這裡面其實有許多可操作的工具,而誤以為是一種態度)
  3. 放入一些學生在查資料時可能忽略的面向
    (就是我們在第三週資料搜尋的四大面向)
    (法規或流程、其他國家城市家庭的對策、台灣政府或民間團體的對策、學術領域的研究)

老師不用很了解小組的各種主題的相關知識,但要能穿過學生的語言、抓到主題的本質。
例如,
覺得自己很難用自制力放下手機去唸書,其實多半是因為念書的挫折感高、也不知道有什麼用。
覺得自己沒有足夠時間睡覺,其實多半是因為沒發現自己是用低效率的方式使用時間。
(其中,老師也會忽略的是「用(無效的學習方法以至於)花太多時間唸書」)

----

因為不需要學生用手寫,所以我今年的問題比以前更長一些哈哈。
(因為我也不喜歡用手寫字啊哈哈)

----

如果跳到今年在五個為什麼結束,尚未進入世界咖啡館時,學生的作業比以往要好很多。
所以,之後應該也會使用今年的方式~

----

[實際操作]

以下是今年的執行方式
(因為很多步驟,以往學生都會只記得其中一個,所以每個步驟都會拆開來,用投影片跟學生確認、留下視覺足跡)
----

首先說明小組四個人分為兩邊,各自提出三個答案。
所以一共六個,但要記得是從之前收集的資料中找答案~~

(這邊要停一下,甚至可以簡單提醒是從「法規或流程、其他國家城市家庭的對策、台灣政府或民間團體的對策、學術領域的研究」。讓有的學生在腦中快速想像一下)



然後試著把三個答案各延長兩次

覺得已經無法再延長時,可以自己檢查一下
是不是已經
  1. 有包含起始提問中的人事物
  2. 有完整回答問題中的前半與後半
  3. 已經把形容詞、副詞或價值判斷的字用行為取代

如果覺得已經搞定(或是卡住)就立刻舉手挑戰老師能不能再延長!!



這邊對於第一次接觸這種「嚴謹回答」的老師都是很困難的,所以不要覺得學生怎麼一直「無法聚焦」、「無法具體」,因為很有可能只是學生回答的方向或字句跟老師自己的不同,而老師自己的其實也沒有聚焦、也不具體。

(我很少*其實是沒有*遇過能完整避開形容詞、副詞、判斷與統包的老師)


所以這邊也將這些注意事項放在投影片中。
左邊的部分則是開始說明使用心智圖軟體的相關事項說明。

----

因為我真的很常做這種「接下來的30~60分鐘內,學生要完成三個以上步驟的學習活動」,而如果這邊只用嘴巴說,或是沒有視覺上的強化,會導致老師在後面要用掉很多時間才能發現並解決小組忘記做其中一個步驟。

所以已經歸納出來要
  1. 分步驟說明、出現在投影片中
  2. 視覺上有東西讓學生可以看,而不是用聽、期待學生就會的記得
  3. 有多個任務時要做合理的指派,讓學生一邊聽就一邊默默知道自己要記得哪幾個步驟
    (如果是事務性的,我會用座號指定。例如座號最小的來拿某個實驗器材。)
    (如果與學生本生的專長或興趣會有關的,就讓他們自由決定。例如一位同學負責開設小組的共編檔案,並將連結貼在雲端教室中)
  4. 最後老師要簡單覆述要做的步驟。
  5. 如果發現班上有少數小組總是沒聽完整,那麼可以請協作老師在小組時間一開始時,去這幾個小組要求學生說出要做的事項、步驟,並追問分工。
----
首先小組要決定一個心智圖軟體。
(但要強調我們做的不是心智圖,只是用這些軟體呈現有分支的因果關係很方便)
(有些學生在國中小已經用過,可以請這些學生協助小組,他們也會很有成就感)

開設檔案後,設定共同編輯,縮網址後貼在雲端教室這篇貼文的留言
(在前面已經練習過,所以應該很熟悉,我就沒有特別標重點)



第二,告訴學生要去哪裡看我給定的題目。
我有另外將題目印在有顏色的A4紙上,讓他們可以在討論時,有實體的問題可以比劃。
(這超級重要喔)

第三步就是小組分成兩邊開始練習囉

-----
通常這類的活動開始時,學生會花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才真的進入重點階段。

所以我會大約過五分鐘左右,就下去問三個問題
(看起來是確認分工,其實確認五分鐘內,這個小組可以完成哪些事。真正的功能是幫助他們進入重點步驟,或是讓我有機會發現哪幾個小組的運作風格是我在後面要特別注意的

  1. 決定軟體了嗎?
  2. 誰負責貼連結給我?
  3. 小組怎麼分為兩半?誰跟誰一邊?

(問題的順序是由事務性的開始,才慢慢問比較複雜的)
(在其他課程,像是探究實作或是我的生物課,也是這樣喔)

-----
基本上這週剩下的時間就在跟小組討論中度過了。

學生離開教室前,要跟學生確認回家作業。(每組各六個「長得不能再長的『因為』!」)

因為他們不習慣把問題解決課老師交代要完成事情跟其他課程老師所指定的作業劃上等號,所以我今年都還會在最後總結要完成的事項,並公開的請學藝股長將要完成的事項寫在班級教室的小黑板上。


=============

[如何不用處罰、逼迫,也能提升學生回家練習的效果]

(免得下次上課學生開天窗,倒霉的是老師無法進行下一個學習單元)

----

這個班的下週是段考,也就是半個月後才上課。

如果是高中的我,會在段考前的週末進行理所當然的臨時抱佛腳,然後段考後的週末就去開心。上課前才想到還沒完成六個因為。然後由於覺得太困難、老師又沒有說會處罰或算0分,那就直接放空吧哈哈。

以上簡稱「人之常情」!

(老師不要再嫌棄學生了拜託,也不要認為會提前安排所有事情,完成該做的才去玩樂是「盡學生的本分」。<--這是光譜末端的少數,謝謝)


所以只好出大絕招啦~~

之所以講大絕招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動用到這一招。

跟導師借了段考最後一天早上的第二節(自習)課,去班上小小說一下。
(不要預期所有組都會因為這樣就在段考後加班完成作業,是給那些有心但可能難以逃離人之常情的小組)



這一天是上週上課後的第八天,所以理論上小組應該要完成「6個因為」。

我把十個小組的檔案截圖,並且加上我的註解,附加在雲端教室中,如果小組想要利用段考後加班完成,可以參考

在我入班說明時,不用每一張都仔細說明,因為他們第三節還有考試,不會有人有心思仔細聽,(更何況每一張投影片只對一個小組有意義。)

所以真正的重點並不是說明要改善的細項

所以主要是
  • 讓學生看到其他組的進度,發現自己要趕上
  • 讓學生看到其他組有使用上課學到的技巧,發現自己要修正。
  • 讓學生知道如果要改,可以如何理解老師所使用的標記系統。

說明大致上的順序是這樣的
  1. 放十張投影片的縮圖(像上面的圖片)給全班看。
  2. 說明橢圓色的紅色圈圈表示要記得補上的「因為」,特別要指出謝謝有兩個小組已經完成!(都沒有紅色橢圓圈圈)
  3. 綠色的註記表示有用到上課所教。


    用這一張來連結到深紅色註記。

    記得使用的字句、語氣與語境都要是提醒,而不是「指出錯誤」

    (避免「像這邊的問題是.....」,還有很多啦。我平常聽老師在講評時,似乎常常沒注意到自己的用詞或語氣會讓學生比較注意到「我是錯的、失敗的」,而非「誒我真的沒注意到....,真的...會比較好欸」)


  4. 暗紅色的註記表示要記得加入上課所教。
  5. 接下來利用有綠色註記的投影片展示什麼叫做「有用到上課所教」,記得要說明為什麼用到上課所教的,會讓後面的提問更聚焦。
    大致上就是三個重點:句型前半與後半是對稱的、有涵括提問中的資訊,以及有應用資料搜尋的內容。
  6. 剛好用第九組的投影片示範簡化的回答會繞圈圈(因為是學生自己畫出繞圈,所以並不是我說他不好。)

-----

五個為什麼單元-2

學生進來教室時,我的投影布幕上就是這一頁~~


學生進來就會發現自己小組的作品在上面。
每組兩張,一張是我上週去班上時的,一張是段考後到這次上課前,小組的進展。

有進展的是綠色底。

哈哈。

當然,老師故技重施。

不用特別「稱讚」綠色的小組,只要恭喜這幾組顯然小組合作愉快,而且今天可以很順利地開始新的學習!
(一個是低階稱讚,一個是高階稱讚)

而紫色的小組可能要優先討論一下小組合作的模式,如何可以避免以後又出現「得用上課時間補足週間的練習」

----
這週課程中,指引學生練習五層為什麼的事務性指示都跟之前一樣。

唯一加上的是下面這張投影片。

因為之前的學生常因為我只有口頭說「一共追問五層」,但其實搞不懂我在說什麼。

所以這次我就直接圖是給他們看。效果超級好,沒有任何一組搞不清楚!

-----
這週結束時的作業是,每一組至少完成兩條主線的追問。
而且是要有品質的喔,因為下週我們要邀請其他同學到我們的小組來訪問。
所以如果自己的追問就在鬼打牆,那麼進來的同學就只能給你「尷尬但不失禮貌的微笑」了哈哈。

所以,建議小組可以跟我約時間先確認一下~

-----
-----

世界咖啡館單元

老狗就是愛玩老把戲。
這週一樣直接投影、遊街示眾啦。

所以他們有猜到深綠色底的就是會被我高階稱讚的,這些小組入座時根本蹦蹦跳跳、得意爆表。

每一組的三階段變化一目瞭然。
不止同儕學習效果超好,老師也可以很快地掌握每一組的合作與學習狀況。



照慣例,老師只公開稱讚,不做公開指正。
(因為要的效果是「學習」)
(指正留在入組)

所以在展示各別組成果的部分,只放出能大大(高階)稱讚的小組。

(有好幾張,這邊只放四張)

第九組的比較難,而且學生真的拚了命地一直在努力跟上,所以一定要特別(高階)讚揚。

所以是
「第九組的題目是史上最難,要釐清很多法律制度上的事情,能找到六個真的是超辛苦」
「而且這個題目難到待會我們的活動,得動用到老師們入組作為被訪談的對象呢!」

----

世界咖啡館的事務性指示跟之前的都一樣。

只有兩個小twist。

一個是我問第九組要不要讓老師進組受訪,要的話是要一半同學一半老師,還是全部都是老師們進組。

另一個是第二組既沒有完成上週的兩條主線(甚至從段考後的進展都微乎其微),然後整組只有一個人出席。
我只好讓第二組被跳過,而第二組的人只能作為其他組的受訪者,而沒有機會收到其他同學的建議。

同時這也讓我有機會跟第二組唯一的同學小討論一下他們不樂觀的狀況。
更好的是,等我們都跑完了,到第二節課時,他們小組的第二位成員出現了。

當我去小組內說小組有碰到一些問題喔,第二位同學還不經思考地說他們做得超讚、沒問題。

我立馬就在投影片上放出其他小組的成果,對他的震撼教育效果真的是我經歷過最好的(內心放煙火)

然後就討論小組的合作與在我們課程中的學習。
至於後續是什麼,就讓我們靜觀其變



布幕上同時投影了跑世界咖啡館的最後結果、步驟,還有倒數計時的時鐘。

第九組的同學由兩位老師入組受訪。



這次跑世界咖啡館的狀況比之前的好很多。

學生的肢體語言並不是我判斷的方式(這種活動學生都會看起來有在說話)。討論的品質才是。
不過我沒有下去任何一組聽他們的對話,我忙著處理舉手求救的小組。

那我怎麼衡量這次比之前好很多呢?

因為之前在第二輪結束前,會有快要一半的小組看起來覺得問不出新東西。
但是這次在第二輪結束時,所有小組都希望有更多時間繼續問當時入組的同學。
 
(照片看起來還是很過癮就是了)

(大家是否能從肢體語言上判斷的出來學生是在「討論要思考的事情」還是在「聊閒事」呢?)

----
這週的第一節課就完成世界咖啡館,要說明其實重點是發現「多問人是重要」的。
所以就引入使用者訪談的概念。

但第二節課就是試著讓學生做「不知道-做不到-沒想到」的學習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