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11101問題解決課程共備part2-爆炸量的共享工具

 

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天,我的夥伴們一起發想在過去這一學期的課程實施中,有哪些想要改變的現象、推測可能原因、提出想要嘗試的調整。(11101問題解決期末課程整備part1

隔了一週,大家帶著自己發想的調整方案來跟夥伴們討論、修正。

時間長度是兩個整天。

以我帶過、參加過的教師共備工作坊來看,我的夥伴在準備的充分程度、整個過程中的投入程度、耐操程度,以及分享時的毫不保留、很有修改的彈性上...根本超越芬蘭老師開學前共備的等級了!!


以下是大家炸腦燒出的教學工具~
(很多很棒的What and Why,不過,真正決定效果的是How...教師如何引導,才不會讓學生在越生越多的工具中,變成程序上的填鴨學習!

我只負責安排流程,很偷懶!

我們分成四個半天,每個半天都是下面的流程
  1. 先請夥伴梳理自己的想法。
    想清楚「困擾-解方-假說」的對應關係。也就是老師自己必須要能應用問題解決中「行動研究」的概念
  2. 以「想解決的困擾-猜測可能成因-調整的方案如何對準成因」為脈絡,簡單介紹。
  3. 聽眾要記錄想要放在自己方案中的內容、提出能讓方案更對準成因的建議,貼在雲端教室中,檔案貼文的留言區給講者參考。
  4. 每個人把自己上學期的投影片草稿做初步的調整與修正
這樣一來,兩天下來就可以有下學期全部的投影片惹~

為什麼第一步要先釐清假說?
因為老師們常常很快會想到一個想嘗試的方法,但卻說不清楚為什麼這個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案。

例如
當學生查到的資料流於表層,老師就覺得告訴學生去查研究報告、論文...,學生查到的資料就會比較深入。

但學生查到的資料流於表層可能有一個以上的原因,例如不會區別關鍵字、不會擷取訊息...等等。這樣一來,即使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告訴學生如何查詢研究報告、政府機關調查之類的,其實結果不一定會有明顯的差異。

不少的學生即使找到一篇滿有料的資料,也傾向於被「自己熟悉的資訊」困住,而跳過、略過他們不熟悉的資訊(我問學生為什麼沒有記錄下那個部分,他們常常說因為看不懂)。偏偏,需要的就是被跳過的那些哈哈。

又例如
老師希望學生不要用感情分組,希望要照人格特質分組(我們堅持學生自行分組),所以設計了好多流程想要改善。但卻沒有想到當初學生會以感情分組是因為安全感,而且不知道組員不給力會有多嚴重的後過。

所以不論再怎麼設計流程,學生還是會主要考量感情。

我自己沒有這麼介意這件事,因為大人在共事時,不也都是感情分組嗎哈哈。

第一單元 定題與分組

第一個階段是我示範。


困擾:我發現學生大多不知道自己問題的價值可以提升到全球階層。
推測成因:因為不知道全球關注的議題有哪些。
方案:今年打算在課程中引入永續指標。

但我真的不是希望他們做永續議題,而是反過來利用永續指標提昇自己問題的價值

主要的原因是我們課程中的「問題」只有兩個要件,其中之一就是真的困擾學生自己的。
(第二個條件是自己/很多人曾經多次嘗試都還是沒有改善的)

所以打算利用我整理出來的案例作為勾引,讓學生往這個方向想。
還會有台灣版的具體指標,讓學生找到與他們想要做的主題跟哪一項有連結。

跟我所有的課程都一樣,我並不會花時間去介紹十七個指標,而是用流程確保會放在學生產出中。
(實在沒有這樣的時間啊啊啊)
同步修改教學流程,用永續指標取代原來的公民提案平台。
並且這邊增加了夥伴在上次的提議,讓學生在寫下便利貼時,寫明有哪些嘗試,免得學生提出一些從未試圖解決的困擾(想換導師之類的)。


在這邊也會增加夥伴幫忙整理的整學期課程進行的超美流程圖。
這張會讓學生更清楚知道學期進行的四大階段,也會列印成每班一張的海報,讓每一組完成新階段時,用貼紙註記在上面,因為這個可以做很好的同儕激勵工具。

讓學生快馬加鞭的最好工具不是老師用進度逼迫(老師比較緊張)、用成績威嚇(學生大多本來就不太在乎,因為我們的課不考試,就很容易被認為是爽課),而是讓學生自己發現進度或品質上落後別的同學!

第二單元,資料搜尋

很多夥伴都有困擾的單元。
我自己覺得還好。
有三個原因。
  1. 學生在整個學期都會不斷的搜尋資料,這邊只是教方法。
  2. 在這個階段,學生對問題還是模糊的,自然搜尋起來是發散的。
    這倒提醒了我,要將這邊的學生產出四張投影片,放在後續的相關課程,並讓學生做二次搜尋
  3. 最大的原因,其實是,80%以上的老師在找自己不熟悉的資訊時,也是.....很吃(ㄨˊ)力(ㄒㄧㄠˋ)

夥伴提供給學生參考的六大類型資料。
不一定在一開始學時,就有我們想要的效果,但相信對學生在未來搜尋資料時可以打底。

盡量用流程讓學生都嘗試找一下。


另一個部分就是希望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一直沈溺在熟悉的資訊中

兩位老師都提供了想法

讓學生用視覺化的方式發現自己還缺很多。

也希望學生可以用上高一閱讀理解做摘要的學習。

(我很期待夥伴們的嘗試結果)
(有特別提醒不要期待可以一舉解決困擾阿哈哈)


第三單元 因果分析圖


這邊的課程中會有五個為什麼與世界咖啡館。

學生需要將兩個活動中的因為、所以,整理成一張圖。

夥伴們覺得學生在做這邊會有很大的困難,難以完成像這樣的圖。


因此想出這樣的模板,希望可以幫助學生。
(不過其實我是覺得不太會有夥伴們想像中的效用就是了。後面會說我的想法)

這樣的模板只能適用在部分主題。
因此,接下來就是小螞蟻們奮力互相幫忙的時候了。

有的夥伴負責(在現場與線上)將第二單元的資料搜尋投影片及模板完成。
有的夥伴負責做不同類型主題的流程圖模板,例如發展物品、改善社會現象、優化嶄新概念的推動。


以下會用夥伴的例子來說明學生可能會有的狀況

以這張圖來說,呈現的是「將現象發生的三大原因作梳理」。
要在選擇其中一個原因後,才會有老師想像中的流程圖

這張圖則呈現了「對現象的急迫期待」以及「敘述的完整性」影響了梳理因果的過程。

這張圖對於老師來說是很好的思考範例。
它完全符合老師提供的模板,但可能並不一定是老師心中希望學生梳理出來的樣子。

(我比較好奇發展這個模板的夥伴會如何完成她的因果關係圖)
(完成的過程應該會發現更多原先沒想到需要協助學生的面向或重點)

第四單元 產品定向

這個單元有新增兩組工具。專案管理、產品定向。
我自己應該會再增加提供Figma平台給想做app的學生

專案管理工具-整理自己的專案資源與發展歷程

這個工具的出現很有意思。

我在三個月前畫了很大的心力學習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為了自然探究與實作,我試著學習用政府開放資料做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


是完全陌生的領域。
所以我試著用講師哈爸的筆記方式,來整理我的學習歷程。

跟自然科的夥伴分享後,夥伴發想出讓學生用類似的方式整理。


所以有了這個檔案模板。
到時候可以提供給小組使用。

我之前是只有讓學生建立雲端共用資料夾而已,也許試試看提供給學生。
但我應該不會規定學生使用就是了。

使用這個模板的好處是學生可以很有系統的留下紀錄,也會學到整理自學紀錄的方式
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是變成程序性知識的填鴨學習。
所以我應該會提供我自己的筆記檔案給學生參考
(對於自己沒有這樣筆記習慣的老師,在跟學生解說時會有很大的風險)


新創元素分析與閃卡練習

第二組工具是我想嘗試的。
我想透過每週分析一些案例,讓學生可以慢慢試著用在自己的專案中

在這個階段應該會分析三個大案例。



認識一些小案例後,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練習。






然後試著讓學生用這張表中的元素,隨機組合做創意練習(我還在想,但應該會很好玩。)


第五單元 產品發想


除了原來的不知道、做不到與沒想到之外,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將表演藝術作為產品發想的協助。

這一定是要感謝我們有表演藝術的夥伴將論壇劇場引入我們的認知。




我一直很想將行動藝術引入學生的產品項目中,但真的沒有專業、也沒有時間。

現在有專家的協助,豈不是兩全其美~




我做了很無理的要求~
我請夥伴做一個迷你自學論壇劇場的課程,初步規劃五小時。
這樣一來,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播放藝術生活學科中心2014表演藝術教學影片-論壇劇場實作(13:00)以後,有學生想要自己試著編寫劇本,舉辦小小劇場,就可以提供五小時自學課程給他們了


特別在休假來陪我們的校長也非常欣賞這樣的引入~


第六部分


在產品製作的部分,我們終於有美術老師來幫忙了~~


光是這個雙菱形變成彩色就比原來的黑白版本好看太多。

更不用說給我們更有整體性的影像產品提點方向。



有具體的使用資源指引。

也有很棒的簡報教學說明


還有現成的修圖入門!


這個部分加入未來學期末的成果發表,就可以讓學生夠有系統的認識影片製作。

也有簡單但具體的小工具給學生。
投影片連結


夥伴還很貼心的提供了三個可以給學生參考的實例。投影片連結

(是說我竟然在生物教室挖出海廢圖鑑跟三套桌遊欸)


第七部分 成果發表


除了上面的美術科夥伴產出外,還有更多能幫助學生做成果發表的工具



夥伴幫忙把可以放在成果發表的內容做了很清楚的指引。







最讓我覺得值得的是結尾的分享時間。

我們克服萬難一定要讓大家都在。

即使分隔兩地,大家也是掏心掏肺喔。

很開心聽到夥伴能發現我們社群最重要的核心氛圍-「一起面對困難+完全的分享」。
能讓新進夥伴感受到特有的相互支援心意,是我有點意外的收穫
(因為我的社群一項都是互相支援)


其實我最意外的是有夥伴因為大家的耐心相待而落淚。
(因為我的沒耐心是馳名中外的啊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