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末是結算成績的時候。
對於問題解決這門課來說,又更為令人緊張。
主要原因有五個
- 這門課只有期末報告一項成績。
(因為所有學習都在期末才成熟,老師也會在學期中的各個階段一直努力協助同學完成期末報告。更何況,在未來的職場上,就是只看成果啊。「努力但無有用的產出」是完全沒意義的。覺得因為學生很努力,所以應該得到一些分數,只會讓學生不去思考自己是否徒然的在浪費時間) - 期末報告的評分方式是全班利用評量規準共同評分。
(老師在期初、期中與期末若是沒有處理好相關的準備事項,就會後面有很多爭議) - 只要逾時上傳成果發表的影片,就是整組零分,沒有例外。
(我們都會讓學生充分知道歷年從無例外,而且,未來在職場上,沒有人在接受「我只是晚了一點點」這樣的理由的。如果是因為自己的逾時,造成公司的計畫或企劃無法參加競標、比案之類的,很可能就是整個公司有重大虧損) - 學生最後測試產品及製作影片的時間非常少,老師也沒辦法每一組教導製作影片的方式,只能用專案管理的工具讓學生產生皮要繃緊一點的緊張感,而完成作品。
- 沒有其他課程是這樣的評分內容與方式。
(學生常常在聽了老師在整個學期不斷放送評量方式後,到期末才在質疑為什麼是這樣的評分)
好在,幾個學期下來,老師的執行方式、學長姐口耳相傳的課程慣例,都讓這樣的評量沒什麼風波的進行完畢。
不過,這學期呢,有一個班的老師跟我求救。整個處理過程我也就當作後續的教師增能課程。
事情是這樣的。
他們班其中一組的作品是製作app,而且是已經可以進入測試階段的app。畫面精美,也可以做真的互動操作。他們讓同學操作時,都讓同學驚艷不已,所以在最後的得分很高。
但老師因為在引導學生製作產品的過程中,知道是用現成的app模板工具製作的,看到最後成品時,也覺得跟模板工具幾乎沒什麼兩樣,所以說學生的產品是「抄襲」。也因此要將產品製作部分的評分歸零。
同學與老師在討論的過程(就在場其他老師與同學的描述推測)應該是挺不愉快的。
授課老師跟我說的時候其實我正在自己班級成果發表的中場休息。
我自己的心情是緊張的,時間也很短,沒有辦法多問。
只大概知道老師跟同學在討論時有點鬼打牆。
老師:哪些是你們自己做的?
學生:這個、那個....都是我們自己做的(例如登入頁面、每一頁功能之間的連結、還有一個QRcode....)
老師:你們覺得這個重要嗎(意指登入頁面、連結)
學生:很重要啊,沒有這個頁面,使用者就不能開始使用我們的app。沒有這些連結,這個app就不能運作。
老師:可是你們的頁面都是模板本來就有的
學生:可是登入頁面、每一頁功能之間的連結、QRcode這些都是我們做的啊
以上無限迴圈.....
我聽了一下大概知道問題的關鍵點在使用模板時必須要區分哪些部分是「原創而且符合新創設計」的。
老師比較沒有讓學生清楚看到這一點,而只用「哪些是自己做的、重要嗎?」來跟學生討論。
以下是學生的產品資料
=================
1.學生的成果發表影片
內含產品發展歷程、app產品的介紹與測試結果(總長度十分鐘)(我們有備份下來)
內含產品發展歷程、app產品的介紹與測試結果(總長度十分鐘)(我們有備份下來)
2.學生使用的模板(這個平台很棒,社群老師決定放在未來課程中)
Figma中的medica套件
學生製作app的後台
(因為學生有提供這個,所以其實我覺得學生在某種程度上真的覺得自己有做很多事情。)
=================
我規劃的處理方式如下
- 將學生在成果發表影片中讓觀眾以為是自己製作的產品畫面做逐框截圖,排列成海報。
- 將對應的模板畫面也截圖,並且排在學生產品截圖的下方,以利對照做了哪些修改。
- 召集該組學生,說明處理方式與流程。如有對流程有疑問,會先做澄清與確認。
- 讓學生在海報上用鉛筆註記他們認為符合下列三項作品要件的部分
a.不屬於套件原有的內容與設計(例如模板提供者預設的連結方式,像是chat通常就是預設會連結到message功能、不會連結到商品頁面。這樣的概念可以從模板頁面上的標籤看出來,也可以從一般的app歸納出來。)
b.對應學生在影片中自己列出的創新點-此為課程重點學習與要求,也是主要評分方向
c.以上創新點有確實對應現有舊產品的缺點與外部弱勢-此為課程重點學習與要求,是評估產品創新有效性的要點,會影響評分者對產品的評估 - 我就海報上有註記的部分詢問學生認為符合三點的理由
- 追問澄清後,將確實符合上列三點的部分用紅色色筆作畫記
- 以上全程錄影,在三天後,由其他班級的授課老師們共同就產品製作與測試的部分重新評分(我不參與評分,老師們也只會看到全程錄影中有關4與5的部分)
以下是實際處理的過程
=============
前置作業
仔細觀看學生成果發表影片,研究學生在發表時的出發點是否讓觀眾充分理解此作品是使用模板、哪些部分是自己的原創、如何對應自己訴求的創新點。
在影片中,學生有列出他們的創新設計有四點
- 掃描成分列表、藥品、食物與資料庫核對會過敏的成分
- 飲食、飲水、藥物使用紀錄與步數、睡眠提高健康生活品質
- 即時與醫師通訊、預約看診、附近醫院查詢
- 線上藥物購買
- 掃描成分列表中會過敏的成分
- 每日飲食紀錄
我看到這邊時就順手用allergy app查了一下,光是2022年推薦的十大好用app就涵括了他們列出來的四項創新。
所以我很好奇他們使用的「舊有產品」是哪一個!
(這是我們課程中的重要學習,「如何找到市面上最好的產品進行優化作為創新」。不能找個功能很弱的產品,或是根本功能不是同一取向的現有產品。所以也會是我後面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盲點的關鍵之一。)
而他們的產品測試也呈現了同一個盲點
(同時也呈現了受試者可能不知道哪些是使用模板、哪些是他們的創新想法與調整)
學習內容的另一個重要學習是,要求測試結果是要能夠反映「用產品測試假說的有效性」
他們的假說是「舊有產品的功能不佳,優化後的功能可以更有效減少困擾」
所以,合理的測試對照組是舊有產品,實驗組是受試者評估「新增」功能的影響。
但他們的對照組是受試者在不知道有此類產品。
實驗組的數據是讓受試者比對「沒有app」時,認為新產品的幫助程度
(最低程度是將他們的產品與模板比較。無論如何,不是跟「沒有app」來比)
接下來就是製作比較用的截圖海報
會議進行
(整個會議最重要的就是老師的措辭、語氣與引導語。因為這個會議本來就是澄清訊息用的,我不想評分老師被授課老師描述的事件歷程影響,我想要讓評分老師直接聽我與學生澄清的過程。所以不能讓學生覺得是有敵意的場合,也不是要挑出他們的毛病)
開始錄影後
- 介紹在場兩位(別班問題解決授課)老師的功能-一位錄影、一位陪伴學生,也作為我的人證。
- 在場所有人都說明自己的名字
- 說明本次會議的背景與目的
-因為老師與同學對於使用模板工具製作產品的認知不同,所以有成績方面的爭議。
-在這個部分,主要是使用既有元件、他人成果進行新創產品、研究發表的自我評估與宣告重點-原創程度與區隔、創新程度與澄清、他人與自我版權宣告、歷程紀錄與存檔
包含老師跟同學都會有很重要的學習,所以要謝謝同學讓我與老師們有這麼棒的學習機會。
-所以本次會議只收集對於成績評定有關的資訊,不涉及其他背景或歷程。
-錄影會在三天後提供問題解決授課教師群(不含該班授課老師)做產品部分的成績重新評定。
-此一評定方式符合業界進行相同爭議時的最高彈性處理方式。
(其實,有類似情形時大部分不會有二次評定,會直接排除掉。) - 說明流程
請學生在海報上將符合三項作品要件的部分用鉛筆畫記
老師會逐一詢問與確認,將符合三項作品要件的部分用紅筆劃記
老師會將該段錄影呈現給評分教師群,不另加說明 - 學生開始在海報上註記
如果有興趣,可以跟我要錄影。影片在此
(可以就有興趣的部分去看該段錄影就好。可以加速,但有的時候學生的音量很小)
00:00:00~00:18:30 說明本次會議的目的、定位與進行方式
00:18:30~00:26:05 學生就進行方式提出疑問(其實語氣上是質疑)
00:26:05~00:34:40 學生在海報上圈選原創與創新處
00:34:40~01:11:27 老師向學生詢問著記的資訊,確認與創新的關聯
最後一階段是最重要的。
在利用三項作品要件與四個他們列出的創新設計做校準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有慢慢發現他們在過執著在自己做的部分,也挺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做的就是創新。
例如
- 發現大多設計都對應到掃描成分連結到資料庫。但邏輯上是有問題的,因為是他們所謂的資料庫是使用者自己設定對哪些東西過敏。如此一來,使用者為何還要掃描成分才知道?
講到最後,這樣的功能只適用在少數從名字上看不出是豆類的食物、藥物(成分名與商品名,不過,我相信這個也不會在使用者一開始設定的項目中。因為,如果可以事先設定,就不會不知道啊哈哈) - 他們說他們掃描功能創新在不用掃背後成分列表,而是掃描商品正面。
不過呢,我問他們,這樣的資料庫是誰建立呢?因為通常商品的外包裝會一直更換,資料庫怎麼更新呢?
會不會一般app沒有這個功能就是因為有這個外部弱勢?你們如何解決呢?
另外還有個邏輯上很奇怪的,因為掃描背面成分不是更直接嗎??? - 又例如他們最強調的優勢是線上與醫生通話與線上購買藥品。這個就更明確了,其他app沒有這兩個功能不是因為人家沒想到,是因為法規上禁止這些啊。在影片中的哪個部分可以看到你們解決這個外部弱勢?
(三天後,我只讓評分老師看00:34:40~01:11:27 )
(該班授課老師則要看全程,並記錄看到哪些不同的處理方式、學生的反應)
============
學生會議後記
會議中當然不會平順,畢竟他們是跟老師們吵架過才來,這個會議也牽涉到他們的成績。
可以看上面的影片。
我記得我自己重新看的時候,還是覺得過程很精彩。
我自己最想記下來的有下面幾點
- 在學生用鉛筆圈原創與創新處的時候,他們要補充一個影片中沒有的畫面。
我堅持只能用影片中的內容,因為其他組也只有讓評分者看到十分鐘影片,沒有補充產品內容的部分。
在爭論過程中,同學問這個課程的評量內容有經過教育部審核過嗎?
(哈哈,老師我最擅長的就是確保自己的合法性)
(當然我在當時就說明這個部分因為跟收集評分用的資訊無關,所以會後再跟他說明)
這也是我沒有在重新評分時,讓老師們看這一段的原因。我怕影響老師們對學生的看法,進而影響評分結果。
會後我跟學生說明,教育部對高中生成績考查的辦法中,只有對部定課程訂定定期考查與平時成績的比重,內容是授權老師訂定。
而校訂課程更是全權授予老師訂定,只要通過課程計畫即可。
當然學生仍會覺得那就是老師握有一切權利,學生處於弱勢。
所以我問他們有質疑過考科的老師的平時成績評定方式是否有經過教育部審核、處理平時成績的不一致與不公平之處嗎?
例如有的老師的小考可以補考、有的不行,有的老師會加上筆記、報告、學習單,為什麼就沒有質疑呢?
(在這個時候,學生應該算是有接受評量方式由老師決定了) - 在其中有個截圖畫面是掃描QR,剛好他們用的畫面中有西班牙文,我看得懂那絕不是他們自己弄的,而且模板中沒有。
我問他們那個是怎麼來的,他們說是輸出前可以改畫面。
我大笑。既然可以改畫面內容,為什麼不把其他畫面也改掉就好。
如果有改成中文之類的,這一切爭議都不會發生啊。
所以我特別說他們吃虧在沒有特別強調,讓人看到屬於他們的部分,比較容易看到與模板相似處。
在這邊學生應該有感受到我的好意,重點在幫助他們未來的產品不要有這樣的爭議。
(不過他們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產品的分析與設定就是了。) - 在一開始時,我請他們跟協助的老師說就有產品是哪個app。
我們現場用另一台電腦投影出他們的參考產品Soosee,啊就有掃描功能啊。
學生說他們做產品的時候還沒有。
但我們事後去查這個產品,九個月前就停止更新了。
所以如果他們之後還要來爭論,我就要拿這點來ending這件事了! - 學生問他買了這個套件版權,難道不能用嗎?
這是個很好的想法,還好我也是先想過!(我好厲害)
以下是我跟他說明的例子與比對。
我出去演講時,也會使用網路上的投影片模板,為什麼不需要特別聲明版權區隔?
因為別人不會以為那個投影片的設計是我的演講內容,我收錢給的是投影片中的內容。
所以我不會特別說明投影片是使用模板。
但是如果內容是來自其他人,就一定會在投影片上註明、口頭強調說明。
回到他們的作品。
花錢買的是模板畫面,顯然觀眾也以為畫面是他們的產品,而不會意識到他們做的是連結。
這樣一來,就有必要特別說明是使用模板,並且強調哪些連結是對應到哪個創新點。
這樣才不會讓觀眾以為畫面是他們設計的。
重新評分會議
評分會議只需要注意跟其他班老師說明時,不能讓老師有先入為主地對學生有價值段。
然後確保老師們只看到需要的影片片段,馬上評分即可。
然後確保老師們只看到需要的影片片段,馬上評分即可。
當然,是否能夠理解到這樣的事情要如何在期中的時候就利用引導去避免,更是關鍵!
學生最後的分數比原先低了十分,但是有及格,應該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結果(希望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