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的第十六週
這週的投影片是比較瑣碎的,除了安排接下來到期末要完成的事項之外,還有幫助學生能夠完成任務。
這週我主要的工作是進到小組去確認
1.收集數據是否有遇到問題
2.做T檢定與以P值解釋數據是否有困難
3.對於報告的撰寫說明會不會有看沒有懂
所以重點其實是在我跟學生如何談話。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引導與確認。
許多老師的問法會花太多時間在了解現有狀況,或是得到「沒問題」、「還可以」之類的。
怎麼樣很快地切出問題點,怎麼讓學生可以說出自己不確定的地方。
當然最重要的,怎麼樣很快地讓學生將不確定的地方搞定。
其中有一個同學用了很棒的話描述P值的意義!
她說,「P值很小的話,表示背後有特別的特性」~我從來不會這樣描述,但我用這句話說給其他不懂的同學聽的時候,大家都秒懂欸
(主要是我使用「特性」的方式和學生不同,我很開心多了學生能懂的詞彙)
我有把我跟所有組的談話都錄下來,有貼在下面。但考量學生隱私權,若想看的夥伴請傳訊息給我喔。
另外一個有趣的是我如何跟學生談成績、談困難,怎麼安排切入點。
我一個人跑九個組,也在兩節課中跑完。重點是,每一組該處理的問題我應該都有處理到,而且還在各組得到很好的學習,可以跨組應用。
課後的議課內容也很精彩,為什麼這樣說、為什麼那樣安排,在考量評量時,應該怎麼評估才是有專業考量的。
(而非只是「公平」與否)
(話說我真不知道為何許多老師認為他們「慣用的評量」或是有「一致的標準」是「公平」的)
很少有機會談這些事情。所以我還特別全程錄影。
==========
本週任務挺多也很難。
原本在實體課程設計的是他們要將研究成果變成一張電子海報。
但考慮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做水質檢測,我也無法提供tool kit到他們家中(我是真的有想過)
逼著所有人去撈數據,假裝有做檢測也很無聊。
所以改成大家可以選擇是要撈數據還是自己在家做實驗,仍然可以維持原案,以小組為單位去分析數據。但是因為考量大家分散四處,做小組的電子海報其實失去原先的功能(沒辦法討論與練習口頭報告),所以期末以個人報告代替。不止比較符合學習樣態,也可以更確認個人的學習狀況,也希望簡化他們的工作。
期末個人報告是個我原本沒有的安排,因為這個難度比較高。所以在時間上也在數週前就開始引導學生,實際上給學生三週去撰寫,評分方式主要還是看有沒有呈現在這堂課的所有檢核點,而非我通常用來評估的量表。
結果,我的同事們(這週才)做了有趣的決定,除了實驗報告外,還是有電子海報的評分項目。
真的是很棒對不對~
(其實還有更有趣的:實驗報告與紙本報告兩項加總佔50%)(WTF)
不過還是想辦法讓學生覺得沒有增加工作啦(我覺得我安排的很好,學生都覺得沒有增加工作量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