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探究實作B第十四週 撰寫實驗報告


行事曆的第十七週了
今天主要的是跟已經有東西的同學討論修正的方向。
我過去教高三的三類組時,這樣的作業必須花上數週去討論、調整。
所以大致對第一次撰寫的結果、會出現的常見錯誤有點概念。

這次是臨時修正要用這樣的方式繳交成果報告,在趕鴨子上架的狀況下,第一次就能寫出這樣的成品是令人驚豔的!!

整體說來,論證的架構用的很不錯,但統計的部分可以看得出來不太敢確定能說多肯定。
也反映了我們在這兩個單元花的時間。






學生的報告初稿,很有趣,可以看出大多人對解讀數據的最直觀方式,看次數、比例、個別數據大小。

也能看出像是平均與標準差這種在數學上很早就學過的東西,並不是一般人會直覺拿來了解數據趨勢的工具。

最有趣的是圖。幾乎所有用類似數據的學生都做一樣的圖。

以下是我給學生的意見

--------

圖的橫軸應為操縱變因「地點」。目前的圖主要說的是「兩河流在『不同月份』的離子濃度」。但原來的研究目的是透過不同月份的離子濃度來比較兩河流『整體』的離子濃度。

讀者仍然可以透過自己比較不同月份的差異,然後得到整體來說的概念,但這就失去用圖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的原意,也可能判讀錯誤(例如銅與鋅)

--------

但也不要覺得這是學生才會。

在生物課本上也會看到許多一樣的狀況,甚至已經不只是「是否容易判讀」或「是否容易誤讀」的問題了。

有好幾個實驗都有類似的情形。

例如不同酸鹼值對酵素活性(或酵母菌活性)的影響

 正確的圖是像下面這張圖。

橫軸是酸鹼值,縱軸是酵素活性。

圖片來源


但不知道為什麼數本台灣的高中生物教科書都設計這樣的圖給學生。
橫軸是時間,縱軸是產生的氧氣總量。利用不同的曲線來代表不同的酸鹼值條件。
然後還要說下面這張圖可以讀出上面這張圖的資訊,所以讓學生做這個圖就好。

如果用物理的圖來比喻,就像是實驗要做的是「v-t」圖,結果你給「s-t」圖,要讀者自己判讀斜率隨時間的變化orz

有酵素在內的化學反應速率會隨著反應時間變化的。

以上面這張時間為橫軸的圖來看,如果當時間軸拉長,雖然四條曲線會在不同的高度,但反應速率都是一樣的,就是0.........


以下是課程錄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