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問題解決第十六週-成果彙整(線上上課)

 



還是要面對現實,我好久沒有寫問題解決的紀錄了。
我不喜歡追作業,所以就從最近一次的開始補吧。

距離期末報告還有四週(因禍得福,本來只有三週,因為最後一次被期末考拿走了)
要一邊收數據一邊開始成果報告的事情。
本來的安排是各組口頭報告。
在那之前各組要歷經彙整材料、擬定口說逐字稿、根據我們上課教的口頭報告要點排練錄影等步驟。

現在變成線上,要讓大家再依據口頭報告的要點排練錄影有點沒必要,乾脆就讓大家變成錄製成果發表影片。

但這又要學另一些工夫惹orz
先把錄影放上來。


首先是課程一開始跟同學說明本日學習內容與任務
205問題解決20210611a課程說明(權限開放)

------
課後跟老師們的討論,小放兩個班級的錄影。
205問題解決20210611b課後議課(權限開放)

207問題解決2021 06 07b課程收尾與議課(權限開放)

203問題解決20210609b課後議課(權限開放)

-----
最近用外掛比較順手,才能比較從容地將討論部分錄影。
這也小小解決了之前我在上交老師們如何引導的遺憾,因為實體課很難拍到我跟學生的討論。

有些是跟小組討論碰到的事情,有些是小組碰到運作上(幾乎停擺)的「狀況」。


204第六組小組討論20210610(權限開放)

小組狀況處理(需要設定才能看)


小組狀況處理(需要設定才能看)

有意思的是這學期我幾乎都讓協作老師各自負責不同組,導致我無法向上學期那樣完全掌握各組情形。
老師們遇到問題時才會找我過去。
(基本的掌握還是有,只要我觀察我設計的檢核表單,我都可以猜得到各組遇到的狀況。只是要耐心等老師們跟我回報)

有些組會遇到幾乎停擺的狀況,而這些狀況題其實我沒有很擔心。因為學生的部分都是容易處理的。

老師們也跟同學一樣,常常沒辦法及早發現自己(的引導)碰到問題了。
找我過去的時候,我是有辦法讓學生回到軌道上。
但若找我的老師沒有找我討論自己遇到的困擾,那麼我常常會發現下次還需要我過去的原因是一模一樣的。

============
簡單說一下課程介紹要注意的部分(沒辦法在影片中說明的哈哈)


我現在會用這個方式讓學生評估工作的時程。我發現如果只是跟學生說各週要做什麼事情,往往只有我在緊張而已。
尤其是這次我設了一個門檻,就是成果發表前一週就要繳交影片(事實上就是原定的口頭報告日期)

做影片要有方向,也跟學生確認評分單就是學期初公告的那一份,可以先去確認到底影片中需要做到哪些事情。

學生雖然常常看很多網路上的影片,卻沒有想像過自己要做影片。往往希望用最簡單的「投影片配音」的方式。(聽起來很有交差了事的感覺)
所以在這邊要讓他們發現「投影片配音」其實是最難的方式。因為除非你的投影片內容好看有趣、配音生動又富有戲劇性,否則就算是我,大概也只能撐二分鐘啊啊啊。

給他們可以交叉使用的幾種風格的小種子,後面再給實例引誘他們往拍片方向決定。

再次重複影片中的四大元素。

  1. 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是為了測試什麼假說?
  2. 我們的產品是要改善現有產品的哪些缺點或弱點?
  3. 實際上測試的效果如何?有數據支持或反駁我們的假說嗎?
  4. 自己的學習心路歷程是什麼呢?

這都是已經講過三次的內容惹。

最低的技術是螢幕錄影,只要google一下就可以。
我之前沒想過要講這個,結果沒想到很多學生不知道。
還有的組要一個人先錄好音,把錄音檔給製作投影片同學去配合播放速度。
(昏)

也可以參考我們教學網站中,上學期同學的成果影片。

如果有訪談、配樂與後製,一整個效果很好啊,提升不止三倍吧。

也可以找你喜歡的知識型網紅,看看他們混用哪些元素!

有豐富的肢體語言、提醒重點的後製字幕,還有節奏適合的配樂。

有引人注目的扮裝,但是注意他一定不會遮住眼睛跟嘴吧喔,因為人臉的線條是最吸引觀眾的元素。

也可以兩人對談加上有趣的ㄉㄨ

這個說明covid19疫苗的影片就混用了動畫、單人、雙人的方式,節奏緊湊、說明淺顯易懂....等元素都能抓住目光。

雖然我們分散在自己的家裡,卻還是能透過我們上課用的線上錄影來達到一樣的目的。
只要大家選用一樣的背景,再加上可以錄到雙方聲音的設定,就會很像我們在對談一樣。
(本來我沒有講這個,後來去小組旁聽時,發現他們認為我說可以對談是講得很簡單,但其實並無法做到....)
(好吧,缺乏想像力的大人....是缺乏想像力的小孩變成的)

決定好選用哪些風格後,跟大家確定影片中的架構。
但其實就是我們上課的歷程回顧。也就是影片中講的故事要有哪些重點。
不一定要照順序,但是重點不要漏。

看起來好像很多,但是前六個東西是早就有的投影片
(如果沒有投機取巧以為老師沒有追,就不去做的話)
只要把投影片撈出來,加上訪談自己或同學就好。

例如查找資料。

我們還有設計上台口頭報告的投影片。


這個海報也都是現成的,都在生物教室。如果需要的話,就叫我去幫他們拍照就好




這幾張是歸納大家一起想到的主要原因,作成的問題關係圖。(如果當初偷懶,現在就)

說清楚自己是要測試什麼假說。

自己的產品如何對應假說,挑選什麼樣的指標作為應變變因。

說清楚自己的產品真的有比現有產品更好嗎?
要找最接近的產品來比較,因為這是要說服別人,不是用來說服自己啊。
如果別人明明就知道更好的產品,你故意弄一個差很遠的產品也沒有意義!

接下來才是要新製作的。要帶觀眾認識作品,最簡單的方式是用截圖翻頁,加上旁白的錄影。也可以用螢幕錄影加上口語介紹看過產品。
我有特別強調不能簡單帶過,因為大家需要認識你的產品來評估後面的效果。
這也是過去常有的現象,就是學生會草草說明產品,大概只有知道他們產品是什麼的人才能理解。如果是不知道他們的產品內容的人,是會完全搞不懂的。

這個也是要強調的。在任何研究報告中,都要說明樣本來源。如果是不具公信力的資料來源,就要有其他可追蹤的訊息。


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張了。

產品的有效與否並不是自己說了算,你要用什麼數據去說服別人。

但我想,用數據來評估自己的想法真的是非常非常反直覺的。
因為還是有同學到了這個時間點並沒有真的意識到他們要有數據。
即使我在課程裡有設計要列出指標,也已經請協作老師一再確認,還是有同學狀況外,沒有想過要拿去測試。

(也許我下次再上課的時候,要再量化指標那一週,再加上一個「請學生預先設計一張圖表來呈現可能的效果」)
(就像探究實作一樣)
(拿出小本本寫筆記)


最後,就是給學生一些在構思成果影片時的小工具,讓他們不至於一片空白。
除了前面講的螢幕錄影之外

還有漂亮的簡報模版

都很好用,可以順間提升質感


當然最後就是再次確認今天要開始想的事情

還有所有資料都在雲端教室
(真的每次都要帶他們看一下,才能將這個資訊放進他們腦袋中。只用講的是沒用d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