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面對現實,我好久沒有寫問題解決的紀錄了。
我不喜歡追作業,所以就從最近一次的開始補吧。
距離期末報告還有四週(因禍得福,本來只有三週,因為最後一次被期末考拿走了)
要一邊收數據一邊開始成果報告的事情。
本來的安排是各組口頭報告。
在那之前各組要歷經彙整材料、擬定口說逐字稿、根據我們上課教的口頭報告要點排練錄影等步驟。
現在變成線上,要讓大家再依據口頭報告的要點排練錄影有點沒必要,乾脆就讓大家變成錄製成果發表影片。
但這又要學另一些工夫惹orz
先把錄影放上來。
首先是課程一開始跟同學說明本日學習內容與任務
205問題解決20210611a課程說明(權限開放)
------
課後跟老師們的討論,小放兩個班級的錄影。
有些是跟小組討論碰到的事情,有些是小組碰到運作上(幾乎停擺)的「狀況」。
有意思的是這學期我幾乎都讓協作老師各自負責不同組,導致我無法向上學期那樣完全掌握各組情形。
老師們遇到問題時才會找我過去。
(基本的掌握還是有,只要我觀察我設計的檢核表單,我都可以猜得到各組遇到的狀況。只是要耐心等老師們跟我回報)
有些組會遇到幾乎停擺的狀況,而這些狀況題其實我沒有很擔心。因為學生的部分都是容易處理的。
老師們也跟同學一樣,常常沒辦法及早發現自己(的引導)碰到問題了。
找我過去的時候,我是有辦法讓學生回到軌道上。
但若找我的老師沒有找我討論自己遇到的困擾,那麼我常常會發現下次還需要我過去的原因是一模一樣的。
簡單說一下課程介紹要注意的部分(沒辦法在影片中說明的哈哈)
最後,就是給學生一些在構思成果影片時的小工具,讓他們不至於一片空白。
尤其是這次我設了一個門檻,就是成果發表前一週就要繳交影片(事實上就是原定的口頭報告日期)
所以在這邊要讓他們發現「投影片配音」其實是最難的方式。因為除非你的投影片內容好看有趣、配音生動又富有戲劇性,否則就算是我,大概也只能撐二分鐘啊啊啊。
給他們可以交叉使用的幾種風格的小種子,後面再給實例引誘他們往拍片方向決定。
- 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是為了測試什麼假說?
- 我們的產品是要改善現有產品的哪些缺點或弱點?
- 實際上測試的效果如何?有數據支持或反駁我們的假說嗎?
- 自己的學習心路歷程是什麼呢?
這都是已經講過三次的內容惹。
我之前沒想過要講這個,結果沒想到很多學生不知道。
還有的組要一個人先錄好音,把錄音檔給製作投影片同學去配合播放速度。
(昏)
也可以找你喜歡的知識型網紅,看看他們混用哪些元素!
雖然我們分散在自己的家裡,卻還是能透過我們上課用的線上錄影來達到一樣的目的。
只要大家選用一樣的背景,再加上可以錄到雙方聲音的設定,就會很像我們在對談一樣。
(本來我沒有講這個,後來去小組旁聽時,發現他們認為我說可以對談是講得很簡單,但其實並無法做到....)
(好吧,缺乏想像力的大人....是缺乏想像力的小孩變成的)
但其實就是我們上課的歷程回顧。也就是影片中講的故事要有哪些重點。
不一定要照順序,但是重點不要漏。
看起來好像很多,但是前六個東西是早就有的投影片
(如果沒有投機取巧以為老師沒有追,就不去做的話)
只要把投影片撈出來,加上訪談自己或同學就好。
要找最接近的產品來比較,因為這是要說服別人,不是用來說服自己啊。
如果別人明明就知道更好的產品,你故意弄一個差很遠的產品也沒有意義!
我有特別強調不能簡單帶過,因為大家需要認識你的產品來評估後面的效果。
這也是過去常有的現象,就是學生會草草說明產品,大概只有知道他們產品是什麼的人才能理解。如果是不知道他們的產品內容的人,是會完全搞不懂的。
產品的有效與否並不是自己說了算,你要用什麼數據去說服別人。
但我想,用數據來評估自己的想法真的是非常非常反直覺的。
因為還是有同學到了這個時間點並沒有真的意識到他們要有數據。
即使我在課程裡有設計要列出指標,也已經請協作老師一再確認,還是有同學狀況外,沒有想過要拿去測試。
(也許我下次再上課的時候,要再量化指標那一週,再加上一個「請學生預先設計一張圖表來呈現可能的效果」)
(就像探究實作一樣)
(拿出小本本寫筆記)
(真的每次都要帶他們看一下,才能將這個資訊放進他們腦袋中。只用講的是沒用d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