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中要學生操作檢測還原糖、脂肪與蛋白質的技術。
我怎麼可能讓學生照著課本操作而已哈哈。
還要乘載著讓學生練習寫出有品質的實驗報告這樣的歷屆傳統。
所以設計成在這次實驗指定問題、開放學生設計實驗,主要是藉此熟悉實驗報告中每個部分的方向(而非架構)。
這節課是段考後第一次上課,所以用半節課檢討考卷。剩下半節課讓學生針對問題設計實驗流程,並且在最後十分鐘移動到對面實驗室,把自己的器材準備好。
在連堂的第二節就開始操作。
結構就跟探究實作的訓練是一樣的。
他們要規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配置與重複次數。
但是不能用課本上的顏色紀錄方式,因為每個人對於顏色的偵測能力不同,要用量化的方式。
而且要進行數據處理。
最後針對問題提出答案,並且評估自己的答案可能是錯的原因有哪些。
下課前十分鐘一起移動到實驗室。
但重點是討論如何量化應變變因(呈色)
可以思考物理、化學方法,或是去查查看手機的光學元件有哪些可以用來分析顏色。
這學期的實驗都會有上述的實驗記錄要求,但是可以選擇一篇用下面的規格跟我討論,完善後的報告是很棒的學習,當然也是很有說服力的備審資料。
透過要探討問題去思考實驗技術與流程的意義與問題。
下週等大家都提出答案時,我再揭曉牛奶上的營養標示,請同學解釋與自己數據的差異~~
我好期待(壞心),因為有的組做出來的是糖類與脂質的含量不同,但營養標示說是一樣的喔呵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