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方向:「平安走路許願帳戶」理念與合作故事
・錄音地點:天下雜誌錄音室(南京東路二段150號9樓,捷運松江南京站5號出口)
・錄音時間:1月11日 13:00(約1小時,實際播出約30分鐘)
・播出時間:在天下「聽天下」頻道播出,「未來城市」將摘錄Podcast精華
・主持人:未來城市頻道總監陳芳毓
・備註:同步拍攝對談照片。
・Podcast訪綱:
(老師)「平安走路許願帳戶」是什麼?為什麼想啟動這項計畫?
這永遠是大家問我的第一個問題。
對我來說卻一直也是最困難的問題
這是一個是用群眾力量進行倡議的公民運動,大家只要各自提供一點的協助,這事就成了
簡單來說有絕大部分是大家只要拍照上傳,而有人提供一點點分析資料,有的人幫忙一點點變成好看易懂的圖,有的人幫忙讓圖被看見。
讓大眾更輕易理解自己走在路上的安全性在不同地方竟然有天壤之別,匯集更多共識與力量,一起支持公部門規劃安全的行走空間至於為什麼想啟動這項專案,除了因為我對我自己未來走在路上的安全感到憂心之外,我更想實踐我在教學上想給學生的核心價值。
那就是一個問題之所以持續存在,通常是因為大家覺得那不是問題,或是覺得那不可能解決,又或是找錯重點。
只要是人製造的問題,人就可以解決。很多人製造的問題,就要聰明地用很少人去解決。
快問我這個是什麼課?我們學校有一門問題解決,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哲學。
我更想知道作為老師的我,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在行人安全的議題上,有好多專家都已經在推廣正確的概念與方向。但好像我老化的速度比道路改善的速度快。
這個專案提供一個全新的切入點。
每一個用路人都可以簡單而無壓力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需要勇氣的地、溫柔的捍衛自己的價值變成公民記者(不是檢舉)
群眾的參與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成果。
(老師、哈爸)為了讓計畫順利運轉,老師找來不同專業夥伴,兩位分別負責什麼任務?還有誰提供協助?
每一個參與專案的人都提供了重要的協助!
這個專案一開始的發想是只有我,哈爸提供我強大的工具。
但真正開始的機遇是零時小學校為高中公民老師辦理的工作坊。
在那次我也請朋友介紹高中公民科許佳蒨老師她幫助我,將專案梳理出學理基礎。
而受邀參加零時小學校的專案孵化器才是這個專案發動的真正啟程點。
在網路上許多關注交通及行人的專頁主持人都給我很多協助,像是推廣或是專案的細部設定。
沒有他們專案一定會缺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群眾參與的部分.
有很多報名者願意參加工作團隊…….他們也是這個專案能邁入下一個階段的關鍵
14個不同方向的夥伴
(老師、哈爸)你們已經吸引多少「群眾」加入「標註」的行列?又看到哪些驚人畫面?
截至1/7,我們有759位夥伴報名加入專案。
每天都有很多驚人的畫面,我引用群組夥伴的話。她說,本來以為自己家裡附近的行人空間已經很差了。
但是看了平台上的照片,每天都是沒有最扯,只有更扯,才知道自己家裡附近已經不錯了。
印象深刻的當然就是在不同地區,佔用已經變成理所當然的霸氣行為。
即使是已經有設紅磚人行道,也可以直接加兩道牆去圍出覺得自己使用的空間。
或是學生等過馬路到學校卻完全沒人行道而是跟機車混雜在一起
(老師)在開放協作的社群裡,還能看到更多參與者的樣貌,老師看到哪些人物的故事?例如身心障礙者、推輪椅的媽媽、學生等。
在報名表中有很多夥伴都給我們鼓勵、支持的回饋
在社群的討論中,我的感受是這些關心行人的群眾終於有機會把憂心與委屈變成力量的療癒
(老師、哈爸)下一步,你們想用資料說出哪些台灣行人的故事?
不同區域的行人被保護的用心程度不同
不同區域的小朋友被呵護的程度不同
不同保護設施的區域會影響行人事故率
(老師、哈爸)你們期待,透過群眾的資料,為台灣交通環境帶來哪些改變?
大家可以更意識到並沒有受到平等的保護
公部門聽到沈默多數的需求
支持公部門規劃並執行更好的保護設施或措施
維護自己的行走安全權益不需要勇氣
——————————————
天下未來城市專訪:韓中梅老師、哈爸
・主題方向:「平安走路許願帳戶」——科技力+社群力如何影響社會?
・時間:1月11日錄音後(採訪時間約1小時)
・備註:文章將刊登在「未來城市」網站。
・專訪訪綱:
發想這項計畫的初心?
台灣的每一個公民都在承受不必要的交通風險,包行人跟駕駛人。
但交通問題的背後系統好像龐大到沒有人動得了,因為牽涉到三方面:駕駛教育、交通工程與法規執行。
每一個人都不滿意,很多人在嘗試,但卻好像改變得非常緩慢。
所以我們想試試看另一個切入點。
為何化為實際行動?想透過計畫說出什麼故事?
受g0v的啟發與鞭策,如果我始終讓這個想法停留在想法,那就真的不會有改變。
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出來,先承認我就是那個沒有人。
我想透過這個計畫,讓沈默的多數有發聲的管道、集合起來的機會。
當我們能夠自在的發聲、彼此相挺,那麼在道路上的改變會越來越快~
民眾如何參與這項計畫?
只要看完勾選表單與標註的規則,就可以用上傳照片、協助標註(也就是檢查勾選的正確性)來幫助這個專案。
資訊的正確性是關鍵,所以要拜託大家遵守勾選表單與標註的共同規範,否則我們會需要多一倍的時間或人力來除錯。
我們更需要的是大家呼朋引伴的加入,因為有正確勾選的照片資料越多,我們成果就越有力量。
更歡迎大家幫我們介接公部門與地方團體,尤其是最重要的村里層級。
因為一起關注的人越多,改變的需求就越容易被照顧。
你們如何整理資料、已看到哪些具體成果?
(給哈爸哈哈)
為了擴大影響力,計畫與零時小學校、交通KOL、專業技術者、其他老師等人溝通,收到哪些讓你們難忘的回應?
每一個人都很認同行人權益,但是每個人的出發點都不一樣。
我們也很常收到似乎期待我們的專案可以一舉解決所有行人遇到的問題。
或是把群眾運動的專案當作是研究計劃在幫我們思考。
這些都讓我們學習很多。
執行計畫時,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
讓投入的夥伴安心、讓互不認識的夥伴可以協作
既沒有實體關聯,也很難線上共同互動,卻要形成團隊
共創資料庫、實現改變的過程裡,會遇到不同意見的交流,這也是專案難以產出結果的瓶頸,你們如何找出共識?例如,LINE群組裡提出各種資料的使用質疑、原始資料乾淨度等。
你們期待改變哪些事情?
說得更清楚,在維持原有的核心哲學的前提下,調整成更符合大家期待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