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11301頭前溪流域學校07-竹東水路走讀

這一天,請到竹東鎮民代表葉日嘉先生來帶學生走竹東的水路。

第一站是學校旁邊的涼水井。

竹東高中在竹東最高的河階,緊鄰著山壁。
這些山壁會有很多滲水,所以這一帶的居民對這些水有很充分的利用。
包含這個涼水井,據說目前都還有人取水回去飲用(有煮沸)

學校門口的小巷子以前是粄條巷。
也是因為這邊有很多(當時相對)乾淨的水源。

斜對面就是日治時期的輕便車站,因為學校前面就是可以直通新竹車站的輕便車道喔。
學生很驚訝呢!



沿著學校前面的東寧路,路邊的住家也都有建造小小的取水口。
只要把出水口堵住,就可以讓圓圓不覺得山壁滲水累積起來,洗一些東西很好用。



走到曉江亭時,日嘉代表跟我們說了這個地點在以前的水路、開發時的意義。

從暁江亭旁邊下去就是一個洗衫坑。

我特製了十五條髒毛巾給學生洗。

有咖啡、醬油、咖哩的污漬。

不過學生顯然不會用手洗衣物。
他們都是拼命把肥皂抹上去,然後在水裡浸啊浸的。
沒有想到要用手搓,也沒有發現自己站在石頭洗衣板上。

所以本來只有一小塊的污漬,變成整個毛巾都是髒的了哈哈哈。

學生看到旁邊真的有居民在洗衣服,整個宇宙觀炸掉。
(因為他們以為介紹的是古早人在這邊洗衣服)


接著我們穿過小巷,切到中興河道上半段。
這個地方的中興河道已經有味道了。
不過旁邊的洗衫池並不是用河道中的水,而是山壁滲水。

接著走到中段。

學生很驚訝竹東有很大的全聯哈哈。

 

113探究實作A第九週-提問訓練(刪除優格蛋單元的班級)

這個班沒有做太陽優格蛋的單元。

是直接用在蠟燭燃燒單元中,看別組海報成果時,記錄下來的問題做收斂。


如果跟用太陽優格蛋做提問訓練相比,理組班用蠟燭燃燒當提問訓練反而是不好的選擇。

因為他們有2/3的原理都是在問原理或技術,甚至有很多都是在討論無法觀察的對象。
例如氣體分子間距、氧氣是否耗盡......等等。

(當然這些問句都很精彩,各自對應到一個研究者不同的思考階段,我有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句對大家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收斂提問(提出一個可以做實驗檢驗的問句)該有的特徵後,就直接進到口罩階段。
等待補上照片

 

基本上只進到讓學生熟悉機器,思考自己的提問。

但可以從寫在黑板上的句子等待補充照片看出來,前面收斂的「要有操縱與應變變因」在這邊幾乎看不到。
所以跟他們解釋提問的走向。
請他們小組要在下週帶來修正過的題目。

11301問題解決第九週-加速版新五個為什麼+世界咖啡館(有外籍生的課程)

 前學期的對應課程紀錄在此

這個班的進度非常令人焦慮。

首先,這個班在週四,本來就比其他班的上課週數少(各種放假段考),但這都還好,因為週數大概就跟之前在第二學期的班級一樣。

但是,這個班竟然碰到颱風假,又加上他們班有外籍生(在那他們那一組,我得多花至少雙倍時間解釋與引導).......

所以,在前面資料收集的部分,就省略了小組上台報告這個部分,而在這邊,也省略了世界咖啡館的部分。

但我應該還會外加出手幫忙做資料收集的提點(不是幫他們收集)

11301頭前溪流域學校08-設計小旅行



本週請到客家鬼怪池力奇來跟學生談地方創生。
借重他在島內散步的訓練與經驗,讓學生可以挖掘自己城鎮
的生命元素,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之後再操作時,應該會放在要做學期成果之前的時間。
而原本這邊的進度就補竹東鎮史(現在我也可以自己講一些了)

(週日才剛剛參加過的林業導覽,加上之前在長春醫院還有看竹東閒人的文章後,讓我比較有把握了能夠講出我想走的軸線)

(有好多東西可以鋪陳出我想講的,例如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有很多關於竹東的影像。)

回到本次課程反思。
如果調整到整個學期的末段,表示學生已經走過洗衫坑、知道竹東鎮發展的階段、林業元素、市場元素,也對竹東面臨的議題相對了解而解會有想法。
(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熟悉度,尤其對秘境、秘密、在地...)

上面這些都是搭配著他們自己城鎮的踏查。

那麼這個單元就會著重在梳理出學生自己如何看待竹東,自己與竹東的連結。
出去跟人自我介紹時,竹東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我求學的地方,這是我開始關心社會的起點?)


目前預計是下面幾個步驟,但應該要跟地理科的老師請教


一開始應該是說明為什麼要梳理出竹東對自己的意義
(例如,出去外縣市時,大家都會互相問是哪裡人,有什麼有趣之處。說得精彩、說得出深度,馬上會變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崇拜者,是那種很有質感的印象深刻)


接著應該要先預告本次的學習任務二選一
  1. 幫下一屆的學弟妹/姐妹校學生設計認識竹東的活動(多個路線讓參與者選擇)
  2. 設計吸引外地遊客的質感竹東小眾高價團
以上可以搭配為竹東/竹東扛霸子設計一個影音帳號(可參考枋寮高中

我想應該要帶學生看幾個做深度/高價旅行的平台,讓學生去看有哪些元素在裡面
(尤其應該要補充遊程設計與地放創生的理論與工具)
讓學生以小組方式討論自己喜歡哪些元素
接著以喜好相同元素作為分團的依據


接著會用各週學生的海報作品(事先貼成海報牆),補充各週重要投影片輸出的海報,帶學生回顧學習。
發給學生一張表,欄為各週主題提示,列為ORID,引導學生寫下對應的記憶、感受與想做的事。

讓學生討論自己最有感覺的幾個部分,並且對照竹東的主要軸線(林業、水圳、市場;清領、日治、國民政府早期、現代; 族群互動、人地互動)

讓學生搜尋常見的竹東走讀行程,討論自己想要的軸線與區隔重點。
(想要遊客帶走什麼體驗?可以寫多個,後面再來挑選或組合。)

(以下圖源都是池力奇)

例如,我希望我帶的客人能帶走
  1. 本來以為竹東就是個純樸的客家小鎮,原來竹東這麼有意思!
    動手做-幾散園區、琉戀璃品手創工房、紅粄...
  2. 原來客家食物這麼多眉角!(菜包板條都有很多種、牛汶水、紅糟食品、炸菜)
  3. 原來想像日治/遷台時期的日常生活是這樣!
  4. 竹東有全台數一數二的冰淇淋、披薩、素食
  5. 下次我帶朋友來竹東,也可以被認為很懂竹東!
還有,有哪些人事物可能是自己才能帶給客人的?
(竹北-超有錢的天坑之城+竹科人的土地公廟、璞玉田倡議+竹北地酒與啤酒節)
(竹東-榮華富貴車票+榮華土地公廟、賣進101的Gelato、客家食物剖析、全方位小白社會學)
(竹東-進階客家食物、紅麴醬文化、米粉麵、客家小廚房?原住民香料酒吧?)
(竹東-惠昌宮的情色流壁畫、市場之外的各種粄攤店與牛汶水)
(竹東-日治、民初的生活套影)
(頭前溪-給人民喝次級水的政府)



開始設計行程的部分則是:


  1. 設定對象、人數(要說明理由)


       

  2. 為行程命名
  3. 設定時間長度(可以多種)
  4. 挑選景點,並設定集合點、路線
  5. 設計各景點的解說活動
  6. 活動中的高潮或是驚喜是什麼?
     
    (琉璃、紅麴製作+賞析、原民射箭織布體驗、進階客家食物-鹽醢、紅麴、花生豆腐)

  7. 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我會怎麼設計呢?

11301頭前溪流域學校09-設計小旅行2

 本週接續上週設計遊程的方向。

首先仍然是讓學生能知道仔細感受自己的城鎮、建立連結對他們的幫助。

這次的課程規劃是這樣。
(但之後應該會分成四週)

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11301頭前溪流域學校04-頭前溪的防洪治理

 投影片1投影片2

本週是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分屬規劃科劉振隆科長來分享頭前溪的防洪治理。

能請到振隆科長實在很幸運。
因為科長願意在上課前花很多時間跟我討論課程的安排與進行。

高中生的生活經驗與(已經關注頭前溪很久的)大人們的經驗非常不同。
而高中生習慣的學習模式也與(畢業三十年以上的)大人們的模式非常不同。

加上講師們平常碰到的聽眾大概都是本來就對這個議題有在關注,想要知道更多資訊的。
所以如果照原先的規劃授課,就會是什麼睡成一片(這是在好的情況下)

科長先介紹水利署在什麼
(我學到驚人的數字。每次颱風有開設災害應變中心的話,至少有5000-10000人是必須要離開家裡的)


然後科長介紹了日治時代開始的頭前溪變壯河川範圍的變化。
(這邊可以把同學的家的點位套上去)
(只要將地圖印出來,並且讓學生先在一張透明塑膠片列印的只有線條的新竹地圖上貼紅色遠點就可以)
(讓住在同一區的學生討論一下如果沒有這些防洪設施,他們的生活會有哪些不一樣)

科長接著介紹了幾個學生生活範圍中的防洪設施。
(這邊下次我會提供幾個防洪治理的圖片,讓學生去找自己城鎮的防洪設施。
可以從豆腐岩開始。)

在第一階段的最後,科長分享了許多正在進行的公私協力。

這邊我應該會調整成跟學生分享有水利署做了哪些事情是直接跟學生相關的。
例如有颱風的話,水利署會啟動哪些事情,尤其是會影響民眾生活作息的。

11301頭前溪流域學校05-港島豐巢w/環境觀察與聲景


投影片1(待補)、投影片2

原本這週是要讓舊港島的夥伴說說舊港島的前世今生,也說說他們如何讓島上的人們能更好的與土地、河流共存(不是我安排的),但我們討論後覺得跟學生的距離太過遙遠。

所以我們將舊港島的介紹縮短,讓學生用學校這個場域練習用多種角度觀察與紀錄。
這樣就可以擴展到他們的生活場域。

以下是紀錄與筆記

11301頭前溪流域學校06-你的城市你的故事


承接了上週舊港島夥伴帶著學生練習觀察與紀錄校園的活動,這週讓學生為自己的城鎮做一個紀錄。

如果一個人沒有跟自己成長的城鎮有緊密的連結,那麼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會是漂移的。
因為,到時候,沒有一個城鎮對你來說會是真心擁抱你的。

(在下次執行時,這個活動應該會放在第二週。不過這學期,學生已經聽過頭前溪流域的大故事、也有學生去舊港島走讀,放在這邊也挺不錯)



即使大家都在新竹出生,但每個人的新竹都是不一樣的喔。
從觀光客來新竹的遊程來看,顯然他們看到的新竹也不是我們看到的新竹。
所以我們今天一起來看,「大家的新竹」有哪些~~


根據第三週活動中,大家貼自己住家的城鎮,我現在白板上寫下六個鄉鎮的名字。

然後請每個學生針對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城鎮寫出一個有印象、有感覺的地點或現象。
貼在城鎮的名字下面。
出乎我意料的,本來有些學生一直問我要寫幾張(只要滿足我的要求就好),但是很多學生是一直加寫哈哈。

看學生寫的東西很有趣。

住新豐的學生發現自己好像真的不知道新豐有哪些特殊之處。
直到我寫了紅樹林,她才大叫「對吼,還有小叮噹....」很好玩的反應。

(這邊如果要玩大一點,還可以讓學生用紅點貼想進一步知道的,或是用+1表示很同意的。)

住芎林的學生顯然很有關注一些議題,有注意到農田變少了。


接著就要做資源盤點囉。

我用我自己當作例子。
我二十年前來新竹時,真的覺得風超大

(下次應該加這兩張梗圖)
(圖源都有反連結)


而對竹東,可能也跟非竹東的同學對竹東的印象一樣。


不過,大家知道電影九降風嗎
(只有1/4同學聽過)

左邊這張是在圖書館頂樓拍的。右邊的背景是哪裡呢?
(學生在這邊超級驚訝的。我猜跟他們對竹東高中的預設是「貧乏、平淡」有關)
(下次來貼這篇貼文,有更多場景)

另外,高三的學長姐所在的大樓,可以看得到雪山呢!(學生在這邊也有驚喜的表情)

竹東也有很有趣的地方。
我印象最深刻的第一個,就是永遠大排長龍的莊記牛肉麵。
好像很多美食節目都會介紹,可是我吃了以後覺得超級可怕orz哈哈


另外一個就是這邊的人在辦一些聚會時,如果需要食物,一定會有這個...「米粉麵」。炒米粉跟炒麵一起吃!!!

果不其然,有很多學生的表情跟我的反應一樣,覺得超奇怪。
那些舉手表示自己看過的學生,也對竟然有人不知道感到奇怪哈哈。

另外一個一定會有的就是,而且是要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分。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體驗看看,一邊聊天一邊斷粢粑。

有2/3的學生在過程中遭遇挑戰,也覺得很有趣。
好吃是不在話下啦哈哈。

吃的時候也要一起想,自己的城鎮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所以在開吃之前,先讓學生知道第二節課要思考什麼。
就是擴展上週的盤整表。


這實在是很棒的工具。可以根據想要達到的目的,加入不同的欄名與列名。
上面兩張照片是舊港島的夥伴提供的,我這次是改編左邊的版本。

帶著學生看完空白的表格後,提供給學生我的版本。

幾個黃色的部分就拿來跟學生分享我的故事。
學生聽的很開心欸。

所以接下來就是一邊斷粢粑、吃粢粑,一邊思考自己要放什麼在自己的城鎮表格中了。


學生做的很開心欸。

其中有三個有趣的學生。
他們都是週末全部都在補習的學生,生活經驗,也就是家裡跟補習班而已。
(學校也只是補習班的延伸。)
但這個部分,我看到他們放下補習班的作業,去跟同學一起討論我指定的作業與活動,這應該說明了一些事情吧!
(他們連吃粢粑的時候都在寫作業。)


這邊我用了一個小技巧,可以提昇學生的參與度。
我讓學生共同編輯一份投影片,但每個人有自己專屬的,可以將背景變成自己喜歡的顏色。

大約最後十分鐘,我們要來把這些地點與故事做空間化,跟地圖結合。

就讓學生熟習google my map的操作。
操作一次給他們看,尤其是為自己的地點設定自己的顏色與icon。

下次上課前剛好有國慶假日,也段考完,就進行這個作業!
並且預告我們下次上課要去逛竹東鎮,希望能讓大家在竹東鎮增加更多自己的點位。
(所以應該要印表格讓學生分組帶著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