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

問題解決第六週-五個為什麼

 想破頭的學生~~

=============
行事曆的第七週,但實際上課是第六週
其實有的班在第七週時,只上到第四週的課。因為放很多假又碰到段考,還有被拿去開學典禮或是出去校外教學orz
超可怕。

我們這週要學的是看見自己的鬼打牆,然後用大家的眼睛跟大腦找到自己框架以外的想法。
我們會練習一直追問「為什麼」!


為什麼要練習問「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看看法國的學測,這是他們所有類組的學生都要考的一科。
只有一題,要寫四小時。
我們來看看各組的題目。
可以發現都不是簡單寫個「是/否」就好,你得說明為什麼這樣下結論。
要能夠寫四個小時「因為所以」而沒有謬誤或不鬼打牆是很難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學校的自然探究與實作會教大家邏輯謬誤~

我們今天接下來的課程就會讓大家發現自己的鬼打牆。
因為看到自己鬼打牆,才有跳出來的可能性。




另一個要追問為什麼的原因,是我們可以用來做出這樣的圖。上面這張是我們在幫助老師處理學生上課使用手機時做的一張圖。
可以從裡面找到哪些是「老師」是主詞的,就是老師可以下手的方向
唯有那些「以老師為主詞的『因為』」才是老師能夠改變的。
而且還可以評估哪些要改變什麼,就會有最大的效用,可以找到值得投資時間的下手方向。而不是找最容易下手的方向
(這是成人在解決問題時很容易出現的狀況)

接下來是找現場協作的老師示範這個問題的五個為什麼。

但是要請同學注意聽我講問題的方式,還有老師回答的答案。
要說明請現場老師用一般老師會有的回答就好。

通常這個時候我的追問問句會盡量嚴謹、完整。
如果協作老師的演示(我從來不會先跟協作老師說我會請他們示範)是回答很短,那就可以跟同學說明,回答很短的時候,可以追問清楚。否則問與答都會越來越短,越短通常就越模糊。
如果協作老師的回答很長,那我就會示範重述然後精簡那個回答後,再提出我的問題。

要跟同學強調,你會得到什麼答案,是根據你的問題,所以不要被回答者拉著走!


然後看我之前問到的最經典的回答。
最後「因為這不是他想學的東西」跟「因為學生是被迫學這個課程」兩個回答,是說同一件事情,並沒有給提問者更有用的答案。

再找另一位老師做第二次示範。
(其實是觀課老師,我的一個班至少會有另外兩個老師在教室中,甚至有的班會另外有四個)

最後那個「本來就比較辛苦」是「老師覺得唸書本來就比較辛苦」,而不是「學生覺得唸書本來就比較辛苦」。
所以省略主詞會有很大的影響,整個歪掉!
(這是邏輯謬誤的一種)
(而且這個歸因,一點幫助也沒有啊)

然後給他們看我幫他們印好的「起始為什麼」,告訴他們待會每一組都會有一張屬於自己的起始為什麼~

通常這個時候,學生會完全不覺得會今天遇到什麼困難(老師內心偷笑)。
帶著他們看上學期同學的成果。
第一張收支管理中,後續的提問並不是從上個答案來。而且後面的答案其實可以回答更前面的問題,等於中間的回答是沒有幫助的。

第二張快時尚則是,問了這麼多,最後一個答案其實就是一開始的問題啊啊啊。完美示範,鬼打牆~

第三張是越問越模糊,我們要處理第八節,結果到城鄉差距,還有為什麼小孩會一個人在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回答越來越短,問題也越來越短。如果我們只看後面的問答,其實看不出來是在討論什麼主題。這樣就要趕快修正。

第四張的假新聞則是後面的回答跟前面的答案是互相矛盾的。


提醒大家,待會在練習時,要記得用上自己前面查詢到的資料,而不是只有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因為我們後面會有別組的同學來幫你看,如果你寫的很簡略、原始,那麼得到的答案就會很沒有幫助。
也要記得不要用形容詞,是要具體的行為。
主詞都要記得跟我們起始的為什麼是一致的。
要很謹慎自己的提問,如果得到的答案很短或比較模糊,可以請對方舉例,或是澄清自己在講什麼。


如果你得到的因為是向投影片左邊的,就是對你沒幫助的因為,記得要追問。
例如只是換句話說,越答越模糊。
不要使用模糊的概念或是一組行為之後的價值評斷。例如公德心。每個人判斷是否有公德心都是不一樣的標準。很可能你覺得吐痰是沒公德心,但會路邊違規停車。而我覺ㄉ吐痰還好,路邊違規停車會增加其他人的困擾,才是更嚴重的沒公德心。所以要用右邊的形式,把行為說清楚。

最後,要開始了~發給每人一張白紙,兩人一組,互相追問。
當然題目也就發給各組囉。

這學期,「在練習追問時就發現自己鬼打牆,或是問不出有幫助的問題」,然後求救的比例上升到2/3的組別。
(上學期只有不到一半的小組有舉手求救)

後面就是讓小組內彙整全部的問答,寫在海報上。
在上學期,這個活動的最後二十分鐘還可以讓我操作一小段世界咖啡館。但這學期因為我說明提問的部分比較清楚(不是因為說比較久),所以許多學生在追問時,比較謹慎,就花比較久時間。
所以世界咖啡館切到下一次,我也會減少世界咖啡館的時間。

主要是因為上學期的世界咖啡館是在搜集資料之前,所以其他同學的回答是有助於同學發現自己的思考侷限。而這學期是在收集資料之後,所以跑台的同學並沒有花時間在了解該組的問題,就比較少機會提出那一組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主要是讓他們練習找到一個以上的原因,體驗要去問別人。
另外一個主要方向是銜接到之後「你要問什麼樣的人,才能得到對自己有幫助的答案?」,也就是使用者研究的主要概念。

(晚一點再補上兩個學期的成果比較)
(因為忘記拍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