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課程計畫是沒有個人報告的,但去年因為疫情突然轉成線上上課,沒有實際做水質檢測的情形下,小組報告顯得無謂且勉強,所以改成個人報告代替所有分數(無法紙筆測驗,也無法收筆記來改)
執行後,覺得第二學期的期末應該要刪掉口頭報告,因為口頭報告該學的已經學完了。做個人報告的撰寫反而更可以讓每個人的學習更進階,所以我還是保留了個人報告。更何況,通順的個人報告可以讓小組口頭報告品質提升很多,所以還是留著了。
但是執行上會有些不同,後面幾週的紀錄會提。
所以重點在讓他們理解個人報告整理好後,就可以很快整理出小組報告(但雖然下面很快帶學生看過學長姐的個人報告,但沒有讓他們充分理解個人報告與小組報告的差異,所以有些脫線的學生,個人報告竟然交上投影片,真有趣。)
,到時候就用這個評分。(只是轉成表單形式)
給學生看學長姐的作品(但明年要記得把後面解釋報告、簡報、投影片差別的部分提前到這邊說)
但是我今年忘記提醒他們
- 去除表格外框
- 去除提示引導與問句
- 以通順文具撰寫
- 以段落呈現結構
所小小有點紛擾哈哈
所以除了提醒他們不要侷限在自己的檢測指標,要多撈些數據(我不喜歡規定他們一定要四種,會等到他們論據不足時,再來修理。不過想也知道許多組還是只挑了自己原來的。很難免,人總是希望能省一事就是一事。這時候就會拿指標多的組來公開褒獎一下)
再用上週提供的額外官方數據,讓他們發現可以如何使用他人數據。例如這邊就可以看到上中下游各種指標的變化趨勢其實是不一致的,不同河川的變化也不同。從這邊學生就要思考自己的指標是否侷限了自己論述的有效性、自己的取樣真的有地區等級的代表性嗎?
另外當然也就提供學生在論述時,以他人研究來檢討或支持自己論點的線索(但學生這邊應該都當耳邊風,因為還沒有具體的撰寫內容。通常都是後面在修個人報告時慢慢擴充)
還沒完成的組要加油了,因為個人報告寫不出來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