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探究實作B第十八週part1-報告撰寫調整建議110

 

這學期也走到寫個人報告的階段了。

去年此時雖然也是線上上課,但很早就可以預期是一路到暑假。所以去年的評量是完全用個人報告取代小組口頭報告。也因為那時還沒有進實驗室做水質檢測,所以開放給學生做自己的主題。

那樣一來,我們從五月中就有約六週的時間寫個人報告,學生也知道這是他們唯一的成績來源。

但這次不一樣。只停了短時間,也如同預期的是會在期末報告那一週回到學校上課。所以原來來自口頭報告與段考的成績還是要照常,個人報告的時間就只剩下兩週、比重只有20%。

(原始的課程計畫是沒有個人報告的,但上次執行後,覺得第二學期的期末應該要刪掉口頭報告,因為口頭報告該學的已經學完了。做個人報告的撰寫反而更可以讓每個人的學習更進階,所以我還是保留了個人報告。更何況,通順的個人報告可以讓小組口頭報告品質提升很多)

如同大人一樣,在多重工作的壓力下,總是有優先順序,所以這學期的個人報告撰寫,就無法像上次一樣精雕細琢。

但該學的還是要學,該有的品質還是要有,不然就是浪費學生與老師的時間。


在端午節前開始練習的報告,經過兩週,6/6 23:59是收件截止時間。逾時一分鐘也不列入學期成績計算。

概念是這樣的,第一,你如果夠在乎,提前一分鐘就不是太苛刻的要求。第二,未來工作上的死線是不能逾時的。
----
來看學生作品。

看學生作品是要做好很正確心理準備的。
要記得學生是第一次寫科學性的報告,更是不熟悉的主題。在只有兩週的情況下,要能正確評估他們「沒做到老師希望的程度」的原因。不然只是為難學生與老師自己。

所以我原先預計的就是今天會將報告發還給學生,讓他們用一週做第一次修正。

第一次收件,會非常大略的掃過幾份就好。因為大多問題都是架構性的,所以一次把常見的問題跟代表的學習跟學生統一講過,在小組討論時請他們提個別報告的問題就好
(不過通常這樣也沒辦法讓他們看出來所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但是還有第二次修正,段考前會做最後收件)

即使已經帶學生看過報告架構、說明過撰寫重點,甚至已經將學長姐的作品印成海報展示。學生第一次寫研究報告還會需要學(耳包聽歪自以為正確)哪些事情呢?

看看以下的順序,大概就可以有個底了。

務必要記得的是要稱讚學生做得很好。不能違心稱讚喔~因為老實說,大學的我也不會寫報告啊啊啊。

好的作品值得更完美,所以我們再花些時間看看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有更多的學習。
提醒同學隨時截圖、在筆記上簡單寫下聯想到自己報告的修改方向,這樣可以在我入組時,快速地詢問。

=========

第一個部分是整體的格式與架構。

學生搞不清楚「報告」是什麼。因為老師平常會將Report、Presentation、Briefing、Slide都統稱「報告」。

所以花了一些時間跟學生說明。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告訴我這是他們第一次知道這些區別。


學生甚至會直接把我引導用的表格、提問都保留,用問答方式呈現。
有些學生會因為懶得花時間做調整,所以會問為什麼不可以放在表格或是用QA形式。
文明的回答是,我們這個階段同時要學的就是未來職場上的正式報告如何撰寫。
(孩子,要是老闆叫你交一份報告,結果你搞一份表格或是QA,你就慘了。都高中畢業了,連什麼是報告都搞不清楚啊....)

接下來就用前面快速掃過的作品做示例。

該刪的東西沒刪,會讓未來你的老闆或客戶誤會你不用心、敷衍了事。

因為讀者只能從文字理解,所以要思考如何完整表達。例如這邊寫的「新竹比較髒」,是什麼面向比較髒?比誰髒?
另外從假說的英文說明「假說」的意義是等待被驗證的論述,所以通常是一個完整的因果交代。例如因為新竹地區飲用水來自集水區管理較鬆散的河川水,所以飲用水源的水質較飲用水庫水的區域為差。

這邊用符合報告基本形式的來做前面的小結。我特別有在截圖時保留文件邊界,讓同學看正式的報告基本樣貌(沒有表格邊框、沒有問答、有完整的文句。但是文句內容尚待修正)

--
第二部分是撰寫的文體。
學生尚處於書寫自我觀點的質樸naiive文字階段,常出現「我聽過/看過、我認為/覺得...」,還有不知從何而來的經驗或資訊冒出來,所以在這邊讓他們練習兩件事。
  1. 列出說法與想法的來源與根據,例如
    ● 在假說部分,請引用資料或學理說明為什麼覺得下游污染主要是來自工業廢水而非家庭廢水,是總量不同濃度不同、危害程度或是污染物質?
    ● 在假說部分,請引用資料或學理說明為什麼覺得台北的水污染比新竹嚴重。
    ● 請提供資料支持直潭取水口的水是供台北市民飲用。
      「湳」雅淨水口的水供多少新竹人飲用呢?
    ● 在假說部分,飲用水質的直接導因為水源管理,許多非首都縣市的水質都比新竹好,也是因為飲用水源管理不同。所以在假說部分,兩者的水質差異並非因為台北市首都。
    ● 在假說部分,請引用資料佐證兩地的集水區中有不同的工廠

  2. 拿掉「我聽過/看過、我認為/覺得...」,練習以「根據.....顯示.......(參考資料編號)」說明
    在這邊也說明引用資料就是為了讓自己說的都是有憑有據,不是妄自臆測。
    這才是在參考資料的部分要教學生的,重點並不在格式。
    而是是否有引用足夠的文獻讓「自己的假說、實驗設計與推論」可信、有理。
--
第三部分 是項目的正確性

在正式文件中圖表figure跟表格table是不一樣的。提醒他們未來大學的教科書上不論是哪一個科目,也都是這樣的區分。

另外,一個科學實驗怎麼可能沒有操縱變因跟控制變因呢???

----
接下來就是各個部份常見的問題

實驗設計中,選取作為應變變因的指標部分
●選擇的指標真的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嗎?為什麼這幾個指標值得作為我們的依據?
常見的水質指標至少還有十個以上,請以資料佐證我們取的這幾個有足夠的水質代表性。

例如是兩地產業結構中常見的污染、主要污染事件的物質
或是與其他水質指標相較,更容易影響水中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嚴重。
==

實驗步驟的部分
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歷程檔案裡有很多是拍照作業上傳的經驗,所以覺得這樣的文件也可以比照處理。

所以剛好給他們一個學習:正式文件中絕大多數不會接受手繪翻拍喔!如果以後你的田野調查報告或是設計圖(我的學生都是文組的)是手繪翻拍,會讓看的人翻白眼的。
==

結果部分
1.只要放「彙整過」的數據與圖表就好,如果五個指標就分五個圖與表,是整死讀報告的人,也 顯示彙整的能力未經學習。


將數據分別作圖通常也表示圖本身有問題,即使是教科書也會有喔。
(下面這一段沒有跟學生說)
例如要做不同酸鹼度對酵素活性(反應速率)的影響,竟然有教科書引導學生做下面這個圖!
第一,這個圖是不同酸鹼值對酵素影響的隨時間狀態,並不是「活性(反應速率)」。
第二,會有這種圖的多半是沒有重複測試。如果有重複測試,也是犯下把同樣時間點的數據直接平均的錯誤(不能直接平均,因為數據本身的異質性並未被檢測。第二,這也不是直接讀圖就可以有正確的詮釋,因為如果真的要逐分鐘表示,應該是用每一分鐘內的變化量,)

要針對「不同酸鹼度對酵素活性(反應速率)的影響」作圖的話,至少要經過兩次數據處理才能做圖。
一個樣本的十分鐘內產氣量-->一個樣本的平均產氣速率-->三個樣本平均產氣速率的平均。
接下來才能用不同酸鹼度的「樣本平均產氣速率的平均」作圖。


回到跟學生的說明。

學生很可愛,他們會將原始數據做平均、做圖,但要他們想出來將多組數據的平均拿來做圖就好像會難到很多人。這個學期比較沒時間慢慢引導,也因為他們在這門課之前應該都很少用試算表,所以就直接示範給他們看。(使用google sheet 將多個指標放在同一個圖的影片)

(但我很忍耐沒有將感想講出來:不就是同樣把很多個數據拿來做圖嗎.....不過竟然也有自然科的老師在問,那就......)

2.結果部分要描述數據跟檢定結果的意義,但僅限於描述數據。像圖中推斷結論的部分放在後面的討論,因為應該還要考慮很多事才能提出這樣的主張。

==
討論部分 大概是所有同學都需要幫忙的地方,老師們好像也很多對這邊有點苦惱。

因為我們設計成在這個部分需要有論證架構,所以要提醒他們不要忘記。
有這個論證架構,討論的基本起點就通順了。
像這個同學有用各指標對健康或對生物的影響做討論,這樣才能綜合評估不同指標所顯示的趨勢。
不過要注意的事情是,我們在這學期前半的課程中有學到影響程度要考慮劑量,所以要以人體實際會有多少攝取或暴露量來評估。
如果只因為有可能會影響就判定會影響,剛好就是我們一開始學的訴諸可能謬誤。
所以要謹慎推論。

另外兩個建議他們可以充實討論的方向是
● 討論選取指標的代表性對結論可信度的影響,並比對他人研究結果。
   若檢驗更多指標,可能出現在其他指標中,兩地的物質濃度趨勢相反。
   如何解釋跟他人結果不同之處,有資料支持解釋嗎
● 引用外部資料作證自己的結果與結論,展現自己研究的價值。
   例如集水區範圍中的工廠類型與數量對水質的影響
          評論新竹縣市目前針對公投提案的改善措施、集水區管理策略差異等等

以上應該可以替換成不同主題後,作為給不同學生的指引。
again,這個部分會有很多引用或參考資料的需要,再度說明「參考文獻」部分的重要性並不是格式或是要據實以告而已,而是如何利用他人研究提升自己研究的價值!!


最讓人害怕的是結論與結果是互相矛盾的!
尤其有同學的報告好令人錯亂,一開始只說測一個指標,數據卻有兩個指標,在討論時竟然有四個指標orz

當然在思考自己的漏洞也是討論的重要部分。只是要在前面做實驗設計時就養成同學在實驗設計時不要思慮不週,然後這邊一大堆我們可能是錯的。這樣讀者會覺得被浪費時間了~

然後就是交代下週可以將調整的報告拿來討論,看看是否有呈現同學這學期所學與花費的心力~
最重要的就是要說明交回的時間點,一樣是逾時不收喔(親)



這邊是線上上課時的側錄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