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重點在如何透過好的提問來提高研究的價值。
新工具主要想試試看如何幫助學生減少過去常出現的小問題。
重點是要說出在科學研究上的道理,也就是「為什麼會浪費研究者的時間」。
而不是「因為這樣不好」、「因為這樣會有很大的問題」、「這樣不行」。
不需要老師硬性規定或打槍。
例如:
- 在發想實驗提問時,「用類別變項當操縱變因」
- 發想出「根本不需要做實驗也能回答」實驗提問
======================================
也讓學生接觸「沒有冷門、熱門科系」的概念,因為未來只念科系教的東西根本沒用啊哈哈。
(這是因應我有人文社會學群的學生)
「嚴謹的實驗中,不符合預測的數據常指向新的理論」。
前提是實驗要夠嚴謹,數據要夠乾淨!
如果是經過轉化的,就要非常留意那都會失真
因為這邊上週講過,所以就是過場而已。
---------------------
也帶入「什麼是變因」的概念
用來跟學生說明
- 為什麼盡量不要花時間在「用經驗或學理可以很簡單就預知結果的提問」
- 為什麼要盡量將類別變項升級為數值變項
因為一定有影響啊,這世界上怎麼可能會有放在一起的幾個因子彼此沒有影響啊?
但用這樣的說法其實有點說不清楚。
就用上面的圖。
如果實驗結果符合經驗學理預測,等於浪費時間。
如果實驗結果不符合經驗學理預測,卻很可能主要來自於實驗誤差,也等於浪費時間。
如果能確認實驗很嚴謹、誤差可能很低,才有可能是有意義的。
而類別變項通常包含一個以上的變因,做出來的結果會只能是用在實驗的樣本,擴展性很小。
除非實驗樣本有經過取樣設計,有足夠代表性。
所以接下來就讓學生將上週自己小組發想的問題紙條拿回去調整。
這邊要做清楚的交代。
- 每組最大座號的同學是今天的小幫手,要記錄接下來我的分工
- 每組第一號同學:拿回紙條,並且主導小組內的討論。確認大家有將新提問寫好,再貼回白板。
- 每組第二號同學:拿實驗器材,並主導小組內討論如何放口罩與偵測器、還有要準備多少口罩。
- 每組第三號同學:拿chromebook、開雲端教師的說明文件,主導小組內讀取數據。
並根據說明設定一個新的檔案,將連結縮網址貼在貼文的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