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種植物,尤其是從種子開始種的話,我真的是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奇蹟等級的幸福感!
因為我並沒有照著課本的順序,怕學生找不到課本內容。
這是保護老師的重要關鍵,因為學生只要說都搞不清楚老師在上哪裡,就很容易傳播成對老師不利的說法。
但重點其實並不要放在種子位置與胎座類型,而是植物的生殖構造是由營養構造特化而來。
這可以連結到演化的大概念,也就是生物如果有可以將就著、改良一點就能有新用途的話,就不會用弄出全新構造這樣的笨方法。
- 種子充實:細胞分裂及分化、合成養分
- 生理成熟:停止合成物質、脫水、代謝休眠、厚壁細胞組成保護構造
可惜我們不能用嗑瓜子作為第一週的觀察種子結構素材(因為胚非常非常小,容易斷又看不出胚芽的外型)
這邊只好連結花生的結構。
進到讓種子萌發的因子時,要強調植物的種子不是被動的讓環境因子決定是否萌發。
而是主動地利用自己的結構與生理機制,讓自己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包含時間點)萌發,提高小苗未來長大的機率。
接下來簡單講水與氧氣。
關於休眠物質在這邊的重點在講演化上的機制,名稱放在接下來的投影片再說。
(完整的功能會放在下一週植物激素的部分)
植物的種子在成熟前會合成適當總量的休眠物質,包含在種子內與種子外的。
用休眠物質的總量來確認萌發的環境與時機點是有足夠水量的。
這個機制超聰明的。
光照與溫度的部分也是一樣,用「種子主動地確認環境已達到合適狀況與時機」的角度來說明。
而是植物因為要把大量能量放在小體積中,所以要用大聚合物分子的形式儲存。
所以萌發前當然還要有一個步驟是先分解成小分子葡萄糖,才能讓細胞的呼吸作用使用囉~
也讓我有機會跟學生討論這張作業單,解決他們在種植時的問題。
-----------------------------------------
重點並不是在那些構造名稱,也不是過程步驟(這個用眼睛看就知道)。
而是在「種子要保護胚芽,沒確認出土或照到光線前,決不把胚芽暴露在危險中」
所以有的植物用小勾勾破土,子葉照到光後,才打開。
有的是外面有個鞘,破土後,才讓胚芽出來。
接著再講植物學家想更簡單的描述這兩類,所以有地上/地下型種子的名詞。
相關構造名稱用下面的學習單讓學生自己對照就好。
(還是有同學的種子還沒發芽,所以也可以趁機會讓他們查網路上的照片,有個心理準備)
這邊終於有機會介紹我的大本行-生物繪圖的基本原則還有原理,學生聽得挺開心。
剩下時間就讓他們小組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