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110探究實作A第十週-實驗規劃與數據處理part2(小組報告與筆試)

 上周的課程紀錄

上課前的海報只有左半邊,右半邊彩色紙的部分是上完課的成果。
===================================
今天要做啥呢

一開始跟同學說我們今天要看看能從大家的海報中萃取哪些事情用在自己未來的研究上。
第二節課就實際應用來分析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

所以在上課前將所有海報貼在定位,並預留空間做全班彙整用,也把之前關於紀錄與提問的重點海報貼在黑板上。
(這就是我喜歡海報的原因,可以長期保存,可以反覆使用,可以用作情境布置,更不會因為班級輪替而消失。)


請大家打開筆記本,看一下上次在同學報告時的紀錄。
我很快的將全班海報跑一遍,分享我注意到的特點。其實就是錨定我希望學生寫下的內容。

然後請組內彼此分享筆記,歸納出好的實驗流程規劃與數據處理呈現,各挑四個,寫在粉紅色紙及藍色紙上。

寫完就貼到布幕。我事先先貼好一張粉紅色A4紙(拜託協作老師寫有"嚴謹的實驗規劃,收集高品質的數據"),還有一張粉藍色A4紙(寫有"清楚地呈現正確的數據趨勢")

讓學生能分開貼上自己的紙條。
從第一次開始,就練習貼紙條的時候,看別人已經貼好的。如果有類似的就往下貼,不一樣的就往左右貼。
當然還是有難以歸類的,所以協作老師要幫忙快速移動紙條。

等差不多貼好,就帶同學一起看上面的內容。

下一步驟可以有兩種選擇,看剩餘的時間以及當時的節奏。
選擇一
如果上面的階段節奏比較慢,這邊可以在學生貼紙條的時候,老師一邊寫標題紙條(用橘色框標示),帶著學生看標題與下方紙條的關係,看看是否合適,或是要寫新的(或是有沒有紙條的內容沒有包括進去)
其實有些標題紙條我們事先就寫好了,因為根據我自己安排好的海報重點提示,可以猜到學生會寫什麼。
好處是標題就是老師要的,也很快。
缺點是學生可能還是會覺得那是老師要的。


選擇二
如果前面節奏稍快,這邊可以請在每一欄上面貼空白紙條,請各組認領一欄回去一起想能涵括下方紙條的文句,再貼回來

有的組會比較快,通常是因為他們挑的欄位是簡單的,這時候可以請他們幫忙想比較難的欄位,看看如何寫標題紙。

好處是學生完全可以接受那是班上同學一起想的,缺點就是標題可能歪樓。
這時候可以請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標題整理到筆記上。(這張照片中已經有幾張紙條是老師的補充)


不論哪個選擇,第一節課都會出現一個整理好的海報牆,在兩節課後,由協作老師及我一起整理成重點海報。

下課時的教室長這樣喔



====================
接下來是很重要的一步,提供學生立即的學習成就感。

我是先利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還有之前利用罷免案的民意調查做了一份試題。

先帶學生回顧海報牆上的重點,然後請同學試著將這些重點拿來分析這個研究架構。

這邊要稍微帶學生讀懂這個圖,然後就可以放給學生討論了。

一節課可能勉強可以做完,下次上課就可以來討論。

學生都很認真討論喔~自然組的同學也可以用這個題目,或是以今年物理學獎的研究替換。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在組間觀察同學的做答是很重要的。
可以問學生為什麼這樣選擇,也可以問同學對其他人的不同決定有什麼想法。

============================================

這個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當學生沒有辦法感受到學習內容的作用時,就會只看到我們在做無關痛癢的操作實驗(口罩跟風力發電機都不會出現在他們生活中啊),或是一直畫海報。

我的協作老師有表示自己與其他老師的班級已經出現學生愛做不做的樣態,或是在操作時跑來跑去,胡亂紀錄的現象。

我們用的是一模一樣的主題與課程,甚至這些老師也都有看過我上課的錄影,但是就是自己會覺得我的某些設計或安排可以省略或是調整、簡化。最後就是有這些結果。

大多看我的課的老師,要嘛就是沒看出這些橋段,要嘛就是看出來了但是覺得沒必要。

只有少部分有看出重要性,但卻沒有注意到我如何讓整齣戲往我要的方向進行。

比如我在兩次畫海報與口頭報告時,都分別有強調要學習的重點有哪些差異,並且關連到日後他們的探究課程與職場上的實際狀況。為的就是確保學生在我的教室中,持續有感受到學習的效用。用的口氣與語境是誠心想幫助學生。

而非告訴他們要做到哪些事情,也不會用期末報告或成績來威脅。

如果沒有察覺老師身兼編劇、導演與演員三種角色,每種角色需要不同的能力的話,那麼,迎接自己的就是接下來3/4學年的拖磨不動、拉扯吵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