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學期第一週的課程紀錄
本學期第二週的課程紀錄
本學期第三週的課程紀錄。
第四周到第八周的的流程都與上學期一樣,只有速度與斷點不同。
上學期第四週資料收集2-收集到的資料夠嗎?
上學期問題解決第五週-五個為什麼。
上學期問題解決第六週 世界咖啡館+初步發想方案(本學期第九週的課程紀錄)
今天要記錄的是(第十週)相當於上學期問題解決第七週-解決方案落地+設計思考的課程,也是只記錄調整的部分
後續內容則是
==============================
除了提醒在我們的FB社團中已經有很多我幫忙收集的行動方案類型,但不用太期待學生會慢慢爬文。
而且這個時間點學生的腦袋還都是一片空白,大約也沒有真的認知到要出一個具體的產品。
(這點實在是很可愛,我想很有可能是因為在學生的學習經驗中,並沒有作出這樣複雜大型產品的課程,導致即使有在想像,也都想得很簡單,以為隨便作個報告就好。)
今天讓同學有具體找方案的起點。
要想方法避免自己的提案即使通過也不被執行
(還是有同學不會去看orz)
例如點閱率或滿意度調查,都不能確認實際上的產品效用。因為點閱的人很可能不同意,而說滿意的人則可能有不同的滿意程度。
這個不僅對學生很難,其實對老師們也很難。
例如,如果認為現有產品的內容是有效的,只是因為推廣的方式或對象導致觸及率不高,使得大多人遇到相同困難,要如何評估自己的產品是否有更高的觸及率呢?
如果只拿產品給對方看或聽,問對方現在有沒有更了解,其實是很沒有用的評估方式。畢竟只要對方視力、聽力與智力正常,一定會瞭解比較多啊。
這並不代表"觸及率"有提升
如果要用點閱率或下載人數來評估,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其實也是沒有效用的指標。如果是推廣別人或政府的產品,那麼如何確定是來自我們的推廣?如果是推廣自己的產品,那可是要比原有產品有更多的人數才行。就時間考量,這是很難的。
實際上的指標還是得老師下去幫忙討論(不是由老師給定指標)
例如如果是辦一個活動,就可以用號召的人數來評估吸引力。也可以用後續跟多少政府機關合作來評估影響力。
接下來很簡單的介紹設計思考,請參考問題解決第七週-解決方案落地+設計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