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授權方式

創用 CC 授權條款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韓中梅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montanahanbio.blogspot.tw

下載檔案請注意

這個部落格的目的

1.讓學生在需要時能有材料自學/預習/複習
2.生物教師(現在及未來的)能一起討論更棒的教學活動

所以請求檔案分享時請您寫個信告訴我您是誰囉~


感謝台中二中葉婉儀老師、台南二中李宜欣老師、平鎮高中蔣佑明老師、嘉義高中林芳妃老師、旗美高中蔡佳娟老師融入校內課程
探究實作與問題解決的全部課程紀錄列表 請點選https://reurl.cc/xEYoqZ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11001問題解決 第十一週下手方向+設計思考

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用一個老師就能掌握所有組別的進度,並且都能往前推動。
用的是我的觀課夥伴的紀錄與反思。

所有課程最難轉移的部分就是如何運作,而不是課程內容或設計。
即使這邊有看到我用什麼工具,如果不知道這個工具背後的脈絡,其實也無法運用。
因為學生的狀況是千百種,說話的方式也是有不同變化,很難在事先都講清楚。
但是脈絡是很簡單的,只要有邏輯就可以。

這也是為何其實我一個人就可以handle一個班。

這個部分放在最後喔

=================================================

問題解決中設計思考的一個重點是快速測試自己的想法。
這個即使是很多大人都衝不破的關卡。
我們很習慣讓東西作到"一個差不多"的程度才拿出去問別人意見。
但是很可能一開始就歪掉了,這樣一來,不只心力白費,時間的浪費才是最可怕的。

時間是最重要的資產,不只是對個人,在職場中浪費的一分一秒都是公司的。
更不用說若是在競爭型的產業,投資在錯的方案更可能搞垮一間公司。

在一開始發想時就要趕快去用最低成本測試。
如果有好的提問,快速的詢問重點使用者更能少走很多冤枉路。


所以我們進到下一個階段了,趕快把想法具象化,拿去小規模測試看看。

所以我們今天會幫助大家把產品大致的方向與流程排定。

還是一樣,你們看過足夠多的方案了嗎
(這次的班級有一組作"希望我的鄉鎮有垃圾車即時動態app"。他們花了大半學期去查資料,跟我說新竹只有顯示班次的app。結果我只不過隨口問辦公室的老師,就找到了一個能顯示即時動態的app。今天問他們時,就看到四個人都出現傻眼的表情哈哈哈)

你的方案真的有針對原先你想的原因去改善嗎

不要因為自己是高中生就認為有什麼事情做不到。因為網路已經將世界扁平化,你要找任何關鍵人物都是可以的。
要練習的是如何讓對方將時間資源投資在你身上


有很多方法可以將想法轉化為實際方案,老師的責任就是幫助小組作轉化,提供可以參考的資源與方向。
或是將難度降階(不是將目標降階)

最後就是讓學生對接下來的進度有點概念。
多半都會因為這樣加速一些~

然後就是小組時間。

--------------------------------------------------------------------
剩下的時間我做什麼呢?(以下圖片都是李淑蓮老師製作)

手錶開啟碼表給每組大約五分鐘的引導時間。
拿一張電腦卡,開始去每一組訪問行程。


簡單來說就是幫學生梳理產品的故事線。

這邊學生常有的兩個關卡是
1.產品處理的不是原先認定的問題
2.把產品的製作想的很空泛

所以我心中已經想好這張紙卡上最後有四個部分
1.小組決定要處理的方向是什麼?
   - "方案有效,但大家不知道"
    -"方案無效,因為很難執行"
    - 還是"方案無效,因為處理的不是重點"

2.產品是什麼?有對應到上面的方向嗎
3.製作產品的步驟大致上有哪些?
4.下週來的時候要完成到哪個步驟?

但是學生並無法這麼有條理地回答我,記得嗎,他們有兩個關卡。

所以我去每一組都是用輕快、愉快的聲音問
"所以我們現在在哪裡~~~"

然後就是看學生回答我的話暗示著他們卡在哪裡,然後就從卡住的點往前後梳理。

舉例來說
這一組一開始就回答我她們讓更多的人知道綠建築的訣竅(就是那種改造小撇步)

這就顯示他們其實沒有想清楚第一個步驟,因為大多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覺得要花錢花時間。
所以雖然他們好像可以開始第二步,但我是往第一步回去梳理。

但我沒有要扭轉他們的方向。因為這堂課並沒有著重在找到對的答案,而是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錯誤。(那為什麼我還是要梳理,因為要確認他們自己知道是自己選的方向)

直到他們有舉例說她們看到哪些頁面有一些缺點,我才開始訪問他們還有哪些可能是大家不知道這些資訊。幫他們梳理未來產品可能可以有的強項。

然後才是看這些強項用甚麼樣的產品比較好呈現。這邊就留給他們討論,我在巡迴完所有組以後會來問他們的決定。
因為還沒決定產品類型,所以沒有規劃流程

最後跟他們下週上課要帶大致上的產品雛形(我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讓他們有點時間概念)



這一組的方向很明確,就是希望鄉公所能將垃圾車即時動態放進app,他們決定要提案,所以可以在確認過第一、二個步驟後進到第四個步驟。

先押下次上課日期,確認要給我文案,讓同學幫忙看看。
(我還是有心理準備下周她們雙手空空過來)(我習慣了)
然後大致讓他們知道文案中有哪些東西要思考,與大致步驟所需的時間

這邊我會放給他們自己去想怎麼準備,直到下週來時開天窗,才會點出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沒有及早找我討論。




這一組直接給我方案(獎勵菸蒂回收),但是只有模糊的產品類型(提案)。
所以跟他們從第三步開始討論。

這樣的討論過程與紙卡紀錄有很多好處
  1. 學生能具體看到討論的流動過程與梳理
  2. 學生能具體知道接下來的課堂時間要討論的內容與方向
  3. 學生可以默默開始學習專案管理
  4. 老師可以很明確地觀察小組內的互動與個別學生對過程的感受
  5. 老師可以進行小組進度的專案管理
  6. 下次討論時有很具體的追蹤起點

討論的過程,我都有用手錶計時,一組不要超過五分鐘太多,就要往下一組。
這樣我可以巡完所有組,在回到約定好要看第二次的小組。

就夥伴的觀察,每一組都因為這樣的討論而往前進一大步。
而我也更能掌握各組的狀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