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課程在兩個班有非常大的差別,主要是有好幾個突發事件。讓我的課程大進化!)
本周是透過實作太陽優格蛋來讓學生學習提問。
選擇這個題材的考量有很多。
第一,它是食物,不論哪一種學群的學生都可以找到有趣的嘗試方向,願意重複測試。
(有些題材對非理工學群的學生來說,真的會一直聽到"阿就....啊,為什麼要一直測試")
第二,雖然是食物,這個題材的現象比較容易轉變為應變變因的方向。
(有些題材通常較能引發理工科系的同學的興趣,且較能用變因的形式去描述觀察的現象,但對非理工學群的學生則較難將現象轉變為變因的形式)
(而食物的主題,對學生來說,常常難以轉換為可定義的變因。例如XX的口感。對老師來說可能不難,但要學生轉換的話,比較多的可能是由老師直接提供定義應變變因的方法)
以下是課程紀錄
==============================
第一個班的安排是這樣
上課前,先說明善後方式。
- 包含所有液體材料都不能倒入水槽,因為會堵塞水管,嚴重的時候會讓整棟樓的廁所都冒出亂七八糟的東西。
- 非液體的材料,桌巾跟優格的蓋子試都垃圾桶,但其他所有東西都要洗乾淨擦乾,收在前面。紙盤跟塑膠湯匙、優格盒子要由值日生帶回班上。所以為了讓值日生可以方便替大家搬移,要請大家把東西沖洗、擦乾。
- 不鏽鋼匙與杯子則要用清潔劑洗乾淨、衛生紙擦乾。
這個如果不先說好,後面會沒有統一可以宣布的時間,就會有人沒聽到,弄得亂七八糟。
然後才是開始介紹今天的課程
接下來就是引發學生想要挑戰的心了。
所以我說,你以為很容易做成這樣嗎?
要稍等一下,等候現場學生噴笑。
還有建議他們先做一個試試看,然後看看想要調整什麼方向,在用第2-5個來試試看。
(之前沒有建議他們先試做一個,就會比較多同學一下就用超大量的材料去試誤學習。除了浪費之外,其實很災難。因為等到學生想到要測試什麼時,已經沒有材料惹)
討論並記錄在筆記本上
然後就是帶學生看東西在哪裡。
(在整節課開始前,有先找衛生股長與值日生來說明今天液體的材料以及垃圾要請他們拿回班上。但收拾殘局不是他們的工作,要做的是看著大家不要亂倒亂放)
我事前的場地布置是這樣。
考量的動線與學生領取材料時會花的時間,以及今天要完成的工作。
所以海藻酸鈉他們自己拿,而芒果泥我先幫他們倒好。
先說各項器材的位置,然後說明桌巾的固定。
然後就是簡單總結,核對材料、拿材料、開始操作。
過程中當然留意每一組是不是真的有特定方向在測試。
而且要提醒大家把做過的嘗試與結果紀錄在筆記上。
如果有看到有的組測試出能成形,就要趕快大聲驚呼一下。
一方面終結那些還在玩弄材料的,讓他們驚醒一下。
另外就是也可以提醒大家可以過來看一下,這樣就能激發出很多火花。
在活動型的課程中,要讓學生看起來好像很投入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投入什麼則是老師要仔細觀察與思考的。
我後面會紀錄兩個班的差異
尤其要留意有沒有學生有特別的操作方式,出現哪些結果。
這些都要在他們紀錄或畫海報時,偷瞄一下有沒有寫下來。
真的做完大約就是一節課,剛好下課時間可以整理環境。
-----
第二節課就是讓大家趕快把剛剛的嘗試、結果、訣竅趕緊記錄下來,
因為是認真規劃與嘗試的經歷,不是胡亂玩鬧,所以大家很用力地回想。
有的時候會有同學覺得同組的人有在紀錄就好。
但是每個人記得的都只有一小部分,這也是為什麼目擊證人要很多個。
每個人的一小部分拼在一起才比較接近整體的過程。
大約會到第二節課的前十五分鐘。
鴉雀無聲的絞盡腦汁是最美的風景。
因為時間只剩下大約二十分鐘,所以就發下海報紙,請大家討論看看要呈現哪些東西在海報的上半部,讓大家知道自己這一組的過程,在下方四分之一則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以畫草稿,也可以直接開始畫,下周會完成後半部並準備跟全班口頭分享。
以上是第一個班的部分
但此時我預計第二個班會調整成
然後就直接接著請同學看所有的海報,歸納哪些是看了就知道收集資料的方向,有什麼特徵
這邊是9/23新夥伴幫我做的紀錄(從裡面可以看到很多事情。)
1.老師給學生看學長姐的作品,提醒在視覺、味覺、嗅覺三個方向都可以去調整。
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清楚操作目的,並能夠在操作過程中有意識的觀察、調整。
我們的班沒有這樣的指導語而且先給學生看影片,我發現學生就比較應付的模仿做一兩次,然後開始吃「巧克力優格」
2.操作完畢,老師請學生紀錄的指導語:紀錄你們調整了什麼,有什麼結果,不管是不是自己希望的結果,都值得別人學習。
有一些組別認為自己沒有做出完美到太陽蛋就是失敗,於是否定了一切過程,但老師說完後,他們會願意去回想剛剛的過程,並分享出來。
3.老師貫徹始終的守時,在課堂中也嚴格遵守及要求,課堂中也就少了很多秩序問題(沒有時間去別組嬉鬧)
============
在第一個班級結束時,我覺得超得意又超篤定。
得意的是整個流程這麼井然有序,一點也不混亂、髒亂、忙亂。
我安排的超好,也執行的很好。
篤定的是下一個班要做的調整也都弄好了,流程上絕對就是沒問題了。
雖然第二個班碰上打疫苗的日子,但是我的課程在上午十二點結束,而那個班是排定下午三點施打疫苗,我不用擔心課程被影響。
所以可以翹腳等週末了!
但是,當事情太美好的時候,就是在做夢。
這一切在第二個班上課前一晚完全被打亂了。
我們學校發出一個命令,規定施打疫苗當天,除了高三跨班選修課程之外,其他所有班級全天的課程都在原班教室上課,理由是怕到時候找不到學生在哪邊上課,會影響去施打場地的流程。
(這個邏輯。。。。恩)
(這個處理的細緻度。。。。恩)
我想了一整個晚上,雖然我可以還是把學生拉來生物教室,我有把握絕不會在那個時間輪到他們班打疫苗,但對學校命令陽奉陰違是不好的示範。
所以我決定把器材搬到班上。
這樣一來就有很多連帶的事情要處理。
第一,要確保上課前,學生把座位排成小組位置。
第二,要讓位置是可以給其他同學坐。
不要以為這很簡單。比較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是一下課大家都跑光,等到上課才排座位、坐定。
大概會耗掉十分鐘。
我沒有十分鐘可以浪費,也不想在上課時間中亂糟糟。
另外就是不能像原來把東西都分好,每組一次領回。我要想想東西怎麼放、指令怎麼改。
但在這個晚上,我並沒有想要改原先預定的流程。
為什麼我要寫這麼細,因為這牽涉到為什麼會有另一個突發狀況,導致我想出一個新的引導橋段。
我在當天早上第一節下課前,站在這個班外面,等著教室中的老師下課,我好衝進去宣布換位置的事情。
我自己交代比班長宣布有用的多。
就是這個等待,讓我聽到學生在第一節課中有畫海報。
這就糟了。
因為這樣一來,學生在我的第四節課聽到又要畫海報,應該要嘛崩潰,要嘛翻白眼。
所以我當下就決定這個班在這一週是不畫海報的,加上這個班級在上週已經花很多時間在報告海報上,所以即使下一週要分享,也要避開用海報的形式。
這等於是我的第二節課流程要大改,而此時距離十點的上課時間是只剩下一小時惹。
(但是我覺得我也未免太威,我的課程設計竟然還考慮了學生在別節課程中的歷程)
============
第一節課的流程並沒有改,在第二節課上課開始就整個不一樣。
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我們也不會再有機會做同樣的實驗。但我們能帶走什麼?
在其他課程也是一樣,下課後,要怎麼從這堂課帶走屬於你的學習?
就是要回顧這些面向,學習自己的學習!
接下來的十分鐘,請同學試著以這些問題來幫助自己回顧上一節課。
這些問題都可以昇華成值得研究的提問。
(就是這張投影片讓我超得意,除了承接前面與下一節課的活動變更流暢之外,學生進行的思維活動也是升一大級)
請同學就剛才的寫的問題中,試著想想還有哪些問法。
初階是將四個不同的疑問分別各寫出一個不同的問法。
比較挑戰的是挑其中一個你喜歡的疑問,寫出四個不同的問法。
我發現這個設計與指導語很棒。
之前的設計是「就已經寫好的疑問,小組彙整成提問,分享全班後,由老師引導同學統整『能被探究的提問有哪些特徵』」
但那樣就是看別人提出的提問。
這個設計是學生可以經歷不同的提問,才能發現其中的樂趣。
除了不是「給學生提問架構-是否/如何....」那種套公式的被動與無趣之外,也不會好像有「特定的正確答案」那樣使學生變成追尋老師心中的好答案。
這個班級很享受這個挑戰。
我會找寫的比較快的學生一起討論他的提問
用意有兩個。第一。這是一個不可能寫很快的活動。
會很快停筆的原因有幾個。他心中有很棒的問題但是寫出來很簡略。第二可能是想不到其他的。
去跟這樣的同學討論可以一石三鳥。
一個是幫助他完整寫出他的想法,讓他發現寫出來的跟心中想的有一定的差距。學生會很明確的察覺自己的學習。這對高中生來說,是最好的激勵。
第二,順手問他是否能讓我跟全班分享,可以讓他覺得被肯定之外,也對全班有提示與激勵作用。我通常會使用在被我「關心」過的同學。
第三就是可以一起看同組的同學的提問。讓他發現原來同一個紀錄自己與同學的提問真的不一樣。
兩個加在一起的效果就是可以看到停筆準備下課的這個同學又打開筆記本投入思考了!
-⋯⋯⋯⋯⋯⋯⋯⋯⋯⋯⋯⋯
小小留下紀錄。在班級教室中的實作。
也小小留下紀錄,這個班的同學在實作中的思考與另一個班很不一樣。
他們會想比較久,在腦中演練許久,可能就直接決定(不)要做哪些事。
但另一個班會透過操作與對話去優化、梳理想法,推進測試的精緻度。
=============================================
觀課的老師以架構圖幫忙呈現了我在這個班的課程設計
=============================================
在這次的上課中,我覺得我也為視障的同學營造很好的機會。
這要怎麼說呢?
其實在這一節課上課之前,前一週我就跟視障同學講,本週要做太陽優格蛋。
我希望他能協助我確認他在這一週的教室當中是可以順利操作的。
所以他跟我約了上課前兩天先到生物教室來熟悉流程。
第二個部分,他本來請我協助分組的部分,但我建議要不要試著自己先問問看同學,因為我覺得這樣子可能會比較好。
他想了兩天後,說他在連假結束以後會問一下同學。
但我有強調如果有遇到需要我的,一定要在前一天告訴我,避免讓我在當天才知道要處理,因為會處理得較粗糙。
所以當我都沒有接到他的訊息時,我想應該是分組是沒有問題的。
但這兩件事情在我們決定要在原班上課的時候,等於是白費的。
第一,視障同學等於要重新做器材位置的熟悉。(我跟全班都沒有這樣的時間)
另一個就是他們班在上課排好座位以後,幾乎全部的同學都決定就坐在自己原來的位置。
也就是說視障同學原先問的同學並沒有坐在他的附近,而是另外三位同學。
所以我請協作老師跟視障生一起詢問其他三位是否能夠同組。
基本上確認沒問題後,我就讓視障同學自己處理同組的流程。
剛開始,三位同學因為之前沒有跟視障同學同組合作,所以不知道怎麼協助他。
我觀察到視障同學坐在那邊好一陣子,是聽其他三位在做什麼。
但是他沒有出手,其他同學也沒有詢問他是否要操作。
所以我飄過去,只丟下一句「XX你不是有做過這個實驗嗎?你可以提供你的經驗喔」。
然後就飄走了
我後來側面默默的觀察,好。
另外三位的確開始問他了,而視障同學也開始提供一些想法跟方向、與大家討論。
所以我就放手讓他們自己互動。
在第二節課,我需要同學根據螢幕上的提示,在筆記本上寫下一些心得感想或者是提問。
這個部分需要一些時間,也需要逐條看文字。
所以我有特別先把投影片先放到雲端教室裡,讓他利用這些手機裡面的報讀軟體去做這個作業。
當所有同學看著螢幕上的投影片在做紀錄的時候,我走過去跟視障同學講我已經把這個投影片放在雲端教室,你可以用手機的報讀軟體知道這邊的文字,也可以利用語音輸入上傳你的提問。
所以他接下來,就用手機進雲端教室處理這個部分。
視障同學跟他們講老師有先把東西放到網路上,他就可以藉由報讀知道現在螢幕上的投影片有哪些內容,其他同學非常驚訝的說那其他課程都是這樣嗎?
視障同學說他都會先請老師給檔案讓他全部聽一次。三位同學都非常非常地佩服說這也太認真了!
這個互相理解的畫面很美。
所以我非常開心,我藉由這個方式讓更多的同學去理解視障同學的學習方式。
在最後收拾的時候,因為需要走去廁所洗碗跟容器,所以其他三位組員都去廁所做清洗。而他留在位置上。
我有觀察他接下來要做什麼,發現他開始試圖自己也來做一些協助小組裡面的事情。
(我很開心他在想自己可以做什麼)
比如說清潔還沒有移除的塑膠桌布,但是那個時候桌上還有一些東西,例如盤子裡面還有太陽優格,旁邊也還有同學的手機。
所以我過去問他是否要收拾桌面。
我說桌上有一些東西我先幫你一台你再繼續收,不然像同學的手機會沾到優格。
接下來就是他試著把桌巾跟上面的垃圾做一些整理,我就把時間交給他了。
同學回來之後發現桌面已經被清理乾淨了,非常的驚訝。我覺得這個部分也是提供一些很好的機會讓同學彼此可以互相理解互動的一些方法。
截至目前為止至少幫助了八個同學可以理解視障同學需要的協助,以及可以做到的事情。
我覺得這個很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